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台北觀點:需有祖國認同與祖國史觀

http://www.CRNTT.com   2011-04-16 00:12:57  


 
  “祖國史觀”“共同體史觀”與“台獨史觀”

  李登輝深知歷史事涉孕育人民的認同,故其執政期間,憑藉其台灣領導人職務的政治影響,推行實質台獨政策不遺餘力。時至今日,論者有以時間將台灣近六十年歷史分割成各式史觀,例如稱1897-1993年間李登輝前期執政史觀為“分治史觀”,依此分類計有“內戰史觀”、“被殖民史觀”、“偏安史觀”、“分離史觀”、“被殖民史觀”、“共同體史觀”、“同心圓史觀”、“轉型史觀”、“獨台史觀”、“台獨史觀”、“獨立史觀”等。在如此錯綜複雜的史觀中,島內有旗幟鮮明的“台獨史觀”,卻沒有旗幟鮮明的“統一史觀”。

  就島內的現實政治而言,在台獨史觀的強力籠罩下,藍營人物似受制於“台灣主體性”論述的壓制與影響,先後提出兩岸“不統不獨”、“統合史觀”、“共同體史觀”等論述,牽就台獨二十年來所形塑的政治現實。有論者甚至以中國俗語“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當家作主”較“我們都是一家人”易為人喜等人性為由,自圓其說地認為“分離史觀”易為“統一史觀”為人們所接受,此理差矣!要知中國俗語亦有“天無二日”“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等表達數千年來中國人追求大一統的期望,而《三國演義》天下分久必合追求大一統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是為追求國族的一統興盛,而非那個省或地區的“寧為雞首”;再者“寧為雞首”是鼓勵個人上進的勵志之語,“天無二日”則是政治上體現大一統國族昌盛之語,二者政治位階屬性完全不同,不可混淆引喻失義。

  回首歷史,兩岸在大清時處於國家一體化曾達210年之久,接著日據時期台灣人視中國為祖國長亦達50年之久,故我們務必珍惜並傳承台灣先人此一熱愛祖國的“祖國認同”,堅守“祖國史觀”。再者,我們不但要以“祖國史觀”與台獨在統獨意識形態的戰場上,進行針鋒相對的對抗,還要有不畏艱難以“祖國史觀”引領改變台灣社會認同的淩雲壯志(李登輝等獨派以“虛構史觀”能改變台灣社會的國族認同,統派立足“實質歷史”更應該有能力以“祖國史觀”改變台灣社會的國族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