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資源配置力是中國經濟短板

http://www.CRNTT.com   2011-05-22 07:14:07  


 
  環視當今世界,頂尖企業尤為關注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提高。美國企業更是借助以軍事實力為支柱的國家力量來提升上述能力。而這恰恰是中國的軟肋。嚴格意義上說,中國迄今還沒有一家具有一流競爭力的世界級跨國公司。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是指能在全球範圍內對資源進行最佳配置的企業,而中國目前的頂級企業中無論是中石油、中石化,還是中國五礦和華為,它們都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在全球配置資源的程度。

  西方控制資源和定價權

  文章指出,控制能源與能源通道,把持能源定價權以及將能源交易美元化,是“資源為王”時代西方針對主要競爭對手構築經濟“高邊疆”的戰略選擇。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經過一次大規模戰爭,以埃克森•美孚、殼牌、英國石油公司(BP)、德士古和道達爾為代表的西方石油巨頭對中東等地的石油布局就往前一步。

  從某種程度上說,西方國家對能源主導權的控制還有針對中國的戰略企圖。因為無論是俄羅斯和巴西,其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要遠遠小於中國。俄羅斯更是世界第一資源大國。至於印度,盡管其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可能會不斷加深,但印度獲取外部資源的難度卻比中國小得多。目前,全球主要的能源通道幾乎都被美國控制。中國暫時只能將著眼點放在拓展陸路運輸通道上。西方更狠的一招是掌握了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而中國在這方面基本上是看客。

  內外兼修提升資源配置力

  文章稱,中國企業要從老辣且極易結成價格同盟的上游供應商以及國際投行那兒最終博得定價主導權,并且打進發達國家的市場,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在“資源為王”時代,缺失初級產品定價權的中國既要運用國際通行規則與上游企業展開多回合的博弈,也要介入被國際大投行控制的期貨市場體系;并在逐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同時,盡快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長、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模式,早日形成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方式。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國際化過程中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除了需要掌握國際規則以及設法破除目標市場國的諸多約束條件之外,就是在管理上要盡快達到國際市場上的要求。不少中國企業尚沒有足够能力管理好跨地區、跨國、跨文化、跨民族的員工團隊和企業。的確,盡管你在國內的經營已經非常優秀了,并不能保證你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同樣優秀,兩者是不能進行簡單平移的。其間經營方式和管理方面的適應性最重要。而歐美和日本等國的跨國公司在這方面已經建立了一套相當成熟的管理體系,來避免國際化過程中出現的“水土不服”問題。如它們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十分強調本土化,也就是中國化,摩托羅拉就一直倡導要做一個“中國好公民”、東芝也希望把東芝(中國)建成一個扎根中國的中國企業,而不是被中國人看成是日本企業。不過這種看起來似乎十分簡單的“本土化”戰略真正實施起來卻殊為不易,它不僅需要企業建立一套制度化的管理系統,還需要一大批具有跨國家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全球化經理人來實施。而這種國際化的人力資源恰恰是中國跨國公司目前最欠缺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