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清華“杜蕾斯樓”還會遠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5-26 14:22:22  


 
“真維斯”冠名清華樓,大學風骨倒下

2011年05月25日14:15 來源:紅網 馬騮山

  越是立於俗世的浮華和喧囂之中,越是需要保持一顆深邃、淡泊之心。不獨人需要如此,作為人才成長搖籃和未來公民鑄造基地的大學,尤應如此,因為它影響的不是一介個體,而會是一代莘莘學子。

  但是我們卻不幸看到了一個最新淪落的樣本。號稱中國最高學府、令多少學生渴盼著登臨、多少家長寄予厚望的清華大學校園內,驀地多了一個以商業服裝品牌冠名的“真維斯樓”!清華學子大感驚訝,消息還在微博和人人網上風傳開來,許多網友表示不能接受。(5月24日《中國廣播網》)

   “不能接受”屬於第一反應,或許有感性、情感的成分存焉。但若沒有這種自然而劇烈的反應,任其寂然無聞下去,這已然成為事實的“真維斯樓”也許會一直矗立在清華園裡,矗立在國民對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的贊許性認知裡,繼續“擰巴”下去。

  誠然,單就一個教學樓的更名而言,也許這只是小事一樁;或許主導者甚至覺得這事輕忽到無需向師生們征詢下意見,但清華百年校慶剛剛隆重舉行,立足於“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大語境之中,則是否應容許這樣和大學氛圍“不太搭”的商業品牌冠名教學樓,就值得深思而慎為。至少,需要釐清這樣一點:作為最高學府的大學,清華如何既避免與世隔絕,孤標清高,又合理性吸收社會因子和商業元素的進駐?

  據“百度百科”的考據,“大學”最早出現在8世紀末,西方將其目為“社會找到全方位知識的進路”,現在一般指的是“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上述界定,說明大學的這種通常被人們比作“象牙塔”(Ivory Tower)的封閉性,自足性,不但不可簡單視之為缺點,反而是其專心致志、提純知識、滋養道德所必須的,是其價值所在。大學圍墻可以拆除,大學空氣可以兼蓄,但大學靈魂、大學精神不能失掉。甚至,同樣作為社會道德與理性凝聚之所的大學,惟其具有高雅的文化品位和卓而不凡的氣質,才能孜孜以求,成就自己的專業素養,成就自己的耿耿風骨。從這個意義上講,“真維斯”得以冠名清華樓,首先是一種離經叛道、動根搖基之舉,其獲得的有限的冠名費、贊助費,遠遠無法衝抵其給大學風骨帶來的損失。

  從實際效用來看,雖說世上沒有“桃花源”,商業氣息也是塵世生活的一部分。但如果大學生、研究生們觸目盡是琳琅滿目的商業品牌和種種消費暗示,固然符合了開放大學的表征,但精神上、心理上焉能不受到負面影響?在銅臭氣息陣陣勁吹的氛圍裡,汲取知識還會那麼聚精會神嗎?更何況,以前教學樓冠名捐助都是通過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完成,這次未經公示,就徑直掛牌,內中有什麼蹊蹺、什麼貓膩?無論如何都有違公開、透明原則。而這種權力的專橫和旁若無人一旦獲得默許,其後其他商業品牌的陸續進入幾乎可以說是順理成章之舉。屆時,誰來振臂阻攔,誰來為拜金之風盛行負責,又有誰,為清華風骨的淪落來掬一捧清淚、抱持一絲同情呢?!

  清華是全國人民的清華,是中國學生的向往,中國教育的標杆。其風氣及走向如何,直接關乎國家未來棟梁的價值取向;其經過長期歷史積澱形成的大學精神,也不能任由一蟻穴之罅隙、一品牌之“扯”而垮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