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秦曉:中國崛起與全球“新均衡”

http://www.CRNTT.com   2011-06-02 09:14:48  


 
  三、重創下的美國:實力已被削弱,但沒有衰落

  冷戰後美國獲得了全球的領導地位,但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美國獨霸世界的格局已開始發生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從外部講是全球各種力量的興起,包括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經濟增長、歐盟的誕生、俄羅斯重新步上大國之路、伊斯蘭極端宗教勢力抬頭、恐怖主義已構成美國非傳統安全的最大威脅。從內部講是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消耗大量資源卻因未能建立起新秩序而不得脫身,2008年全球的金融海嘯暴露了其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缺陷,受到重創,至今仍未能恢復元氣。

  外部和內部因素的變化使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打了折扣,在全球事務中不得不改變“新保守主義”的單邊政策,更多地通過國際組織,與相關方協商以獲取支持和認可。

  美國地位的這種變化並不意味著美國的衰落,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全球還產生不了能與美國抗衡甚至取代美國領導地位的國家或勢力,美國的最大優勢是它具有應對挑戰和危機的自我調節機制。在未來的全球治理格局中美國不再享有冷戰剛剛結束時期的獨霸地位,但仍是唯一具有主導地位的大國。

  四、中美“合作夥伴”關係:從雙邊到全球治理

  自本世紀初,特別是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由於各種力量的消長和互動,冷戰後形成的美國獨霸的全球治理格局正在靜悄悄地發生改變。儘管仍有諸多的不確定因素,但這個變化是有方向性的,它的指向是一個全球治理的“新均衡”。

  結構上,這個“新均衡”從縱向觀察是一個多層次的“金字塔結構”,它的最高層是占有主導地位的美國,第二層是美國、歐盟和中國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的“共同治理機制”,第三層是日本、俄羅斯和其它“金磚國家”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區域性大國。從橫向觀察,國與國的雙邊和多邊關係是一個利益和矛盾交織的“網狀結構”。這樣一個結構可以在G20的基礎上改造形成。規則和秩序上,它是原有基礎上的繼承和改進,而不是顛覆和瓦解。

  中美兩國的合作、協調和制衡是全球治理“新均衡”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新均衡”的形成和穩定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兩國是否能夠穩定和改善目前正在建立的雙邊“合作夥伴”關係並將之提升到全球治理的層面。

  中美雙邊的“合作夥伴”關係首先是基於兩個大國之間日益加深的相互依存。在經濟領域,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加入WTO使中美貿易和經濟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儘管存在某種程度的失衡和貿易摩擦,人民幣匯率的爭議也從未間斷過,但經濟領域的合作已構成雙方的重大利益。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復甦和再平衡需要兩國聯手主導。在安全領域中,面對恐怖主義和核擴散的威脅,雙方在共同利益下也形成了合作。

  中美之間也存在著重大的分歧和潛在的衝突。首先,它表現為一個現存的超級大國(status quo superpower)與一個崛起的超級大國(rising superpower)之間的角力;第二,兩個國家具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在價值觀上存在差異;第三,在台灣問題上中國捍衛主權和致力和平統一,而美國則將台灣納入其亞洲戰略部署,雙方存在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