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版收入倍增計劃的隱憂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08:42:02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訊/在4月18日召開的全國勞動關係工作會議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表示,中國要努力實現職工工資每年增長15%,力爭“十二五”期間實現職工工資“倍增”。而此前出台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也提出了一個明確的量化指標,即增長7%以上,達到10年內居民可支配收入翻番,這也被不少學者解讀為中國的收入倍增計劃。

  三個背景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三星經濟研究院宏觀組首席研究員劉金賀文章表示,有三個方面的背景,推動中國政府提出了這一倍增計劃。

  背景一:近年來經濟高速增長和職工收入的裹足不前已成為誘發社會問題的要因。一方面是GDP和財政收入的高增速,一方面是居民收入增長的滯後。數據顯示,2006~201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11.24%,同期財政收入增速則達21.48%,但過去5年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為9.72%,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8.86%。剔除年均2.96%的物價上漲幅度,城鄉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速度分別僅為6.76%和5.9%。經濟快速增長和分配的結構性失衡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改革分配制度以提高勞動者收入的比重,成為政府必須考慮的要素。

  背景二:希望在通脹高企的情況下通過工資倍增以緩解或稀釋泡沫。目前中國經濟備受通貨膨脹的困擾,但另一方面,在2008年經濟刺激政策指導下大上項目和基建造成的債務快速積累,兩者的矛盾使得中央政府和貨幣當局在緊縮還是寬鬆方面投鼠忌器,縮手縮腳。出於對經濟增長滑坡和金融風險的擔憂,政府對於折中的通過提高職工工資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緩解通脹造成的民怨,一方面又希望資產泡沫能慢慢消除。從央行近期的貨幣政策可以看出,央行對於利率工具的使用十分謹慎,擔心過高利率會捅破資產泡沫和加大國有部門債務壓力,以至於負利率已經維持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但隨著通脹壓力愈來愈大,在通過發改委行政幹預價格的同時,政府不得不希望通過提高居民名義收入以減緩通脹造成的社會壓力。

  背景三:國際經濟環境變化迫使中國將目光轉向內需。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增長模式,儘管短期內避免了經濟的快速滑坡,但卻造成兩個更嚴重的後果:一是非國有部門的發展進一步被壓縮;一是過度投資造成今後幾年的產能過剩。因此局勢造成了中國不得不通過提振內需消化過剩產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