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袁世凱是抗日英雄還是賣國賊?

http://www.CRNTT.com   2011-07-13 09:43:52  


  
  袁世凱對抗日本策略不算成功

  公開信還聲稱“袁世凱一生痛恨日本”,“袁世凱採取各種辦法拖延並向外界透漏日本要求。” “以袁世凱為首的中國政府絞盡了腦汁,動用了各種手段,用盡了智慧,共歷時3個月,25次,迫使日本兩次提出修正案”,果真如此嗎? 

  袁世凱不喜歡日本人,這大概沒有什麼疑問。在電影裡,周潤發扮演的袁世凱在剛聽到日本公使報出“二十一條”時,也精彩地詮釋了一個對日無比強硬的姿態。事實上,在應對“二十一條”時,袁世凱為不讓日本人過多侵蝕到他本人的權力和利益,也確實使用了非常手段,向外界和歐美人士洩漏“二十一條”的內容就是他的主意。

  但其實,這不過是中國傳統的“以夷制夷”方針,袁世凱繼承了李鴻章的策略,讓列強都來占有特權,從而利用列強們的矛盾作為牽制。然而,向英美洩露“二十一條”的消息雖然在輿論上使中國獲得了同情,但英國因一戰自顧不暇,美國也因在菲律賓的利益不欲與日本動手,反而使得日本人在談判中更為囂張,逼迫袁世凱下令取締排斥日貨,在交涉的最後時期還不得不壓制言論。這讓報界不禁喟嘆“日本有輿論,我中國何故無輿論乎?”

  後來有學者評論說:“袁氏挑動輿論容易,運用操縱自如則極為困難。及輿論日趨激昂,袁氏對日本雖欲有所讓步,以為帝制交換,亦不敢貿然從事,只好拖延,必至日本發出最後通牒而後屈服。在談判期間,袁氏一面發布激昂文電,一面又予以否認,明處禁止,暗裡主使,舉措張皇,遂陷於日本的逼迫與民間反對的夾縫中。”

  從“最後通牒”下達後的情況來看,袁世凱策略其實並沒有取得很大成功。
 
  說袁世凱為稱帝而簽約或許是冤枉

  在“二十一條”交涉談判之時,袁世凱為稱帝而欲與日本人合作的說法便流傳開來。孫中山就聲稱,“袁世凱原與大隈重信友善, 故大隈組織內閣, 袁氏大喜,……遂以二事要求。日置益公使還國與大隈商議, 求其贊助。二事者何: 一、渠欲稱帝; 二、代平內亂是也……及日置還國, 大隈贊成”。

  關於這類說法的傳聞還有不少,比如說日置益在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凱遞交二十一條要求時(即電影中的場景), 曾有“若開誠交涉, 則日本希望大總統再高升一步”之語;比如代表日本內閣發言的《時事新報》曾發表社論,隱晦地稱: “其(中國) 政體如何, 固不可問”。

  日本人或有此引誘袁世凱的想法,但有說法稱“日置益辭出後, 項城極憤怒, 當即疾聲令餘, 所有關於帝制之事一概停止。” 袁世凱還怒稱“我要做皇帝, 也不做日本的皇帝。”而從談判過程來看,也沒有見到袁世凱因為稱帝而投靠日本人的跡象。

  事實上,袁世凱操北洋新軍,炳晚清之權,竊民國之政,固一世之雄,即便稱帝需要列強相助,勢必不會甘做傀儡。“二十一條”若全盤答應,只怕袁世凱就成“兒皇帝”了,因此,袁世凱拒絕這一條件是很正常的。

  對於袁世凱來說,只有這一點或許是受到冤枉。然而,但若因此說袁世凱一點也沒有與日本人合作的意思,卻也並非實情。在“二十一條”交涉期間,袁世凱還曾命日本政治顧問賀長雄去日本與諸元老密約,雖然與稱帝之事或許無關,但袁世凱最終接受了“二十一條”, 而且在交涉結束後不久就即行帝制,讓人聯想到兩者相關是不可避免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