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賴海榕:再論韜光養晦是價值不是手段

http://www.CRNTT.com   2011-08-16 10:50:59  


 
  勿以“強大”遂行褊狹的意志

  把韜光養晦當做計謀、策略、手段而非哲學、修養、價值的朋友,恐怕還有一個誤區,就是以為“出手”、“亮劍”以後,交往方看到我們強大的力量,不能不服從我們開出的條件,根據我們的意願行事,我們便可從中得利。這不能說全錯,短期內、局部來看,可能是對的,但是從中長期來看、從全局來看,往往是錯的。

  現代社會不同於古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區別是民主和平等漸行於世,人們不再接受依靠暴力安排的秩序。任何秩序,若要長久,都要建立在人們平等的、自由的意志的基礎上,都要建立在對各方尊嚴的充分敬重的基礎上。依靠暴力取得的“成就”,無論是領土、資源還是人口,不可能長久保持;不僅不可能長久保持,還會在“強國”露出衰疲之態時,被反戈一擊,讓“強國”倒地斃命。上世紀開始,任何民族期望通過暴力獲取領土和資源的嘗試,都被或快或慢組織起來的或大或小的聯盟所擊敗。

  另一方面,自由貿易和知識經濟已經極大改變了占有實物的意義。中東的石油不在我們的國土範圍,這不妨礙那裡的石油每天源源不斷地注入我們千家萬戶轎車的油箱裡。印度尼西亞、巴西、非洲廣袤的森林不在我們國土的範圍,這不妨礙那裡的木材被制成家具和紙張後為我們中國人所用。關鍵是我們能否以我們的智慧和勤勞生產出等價的商品和服務,與中東和熱帶國家開展貿易。而坐擁廣袤森林的國家,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生產力低下,不僅享用不了屬於自己的木材,還要把木材運到其他國家去。在自由貿易和知識經濟的時代,占有實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創新和產業的能力。

  以韜光養晦為權宜之計者,實際上還有一種復仇的心態。他們認為中國人近代以來受到了百年的侵略,甚至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莫大的恥辱。現在中國“強大”了,可以揚眉吐氣了,要把被奪去的東西奪回來,讓羞辱我們的人受到我們的羞辱。姑且不論這能不能做到,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國格和人格的墮落。我們說知恥而後勇,中國人牢記近代中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恥辱,而後要勇,這個勇,是勇於革故鼎新,朝乾夕惕,自強不息,而非勇於報復。我們曾經因為他人強大的“實力”而受辱,今天我們逐漸有了“實力”,千萬不要去羞辱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為人之道,也是謀國之道。

  如果不把韜光養晦當做修養和價值,而只當作一時之計和手段,那會造成非常可怕的後果。由於實行韜光養晦,不是因為認識到“中國在四海之內如太倉稊米”十分渺小,自己有嚴重的“晦”,自己的“光”不算什麼,以及對他人生命和尊嚴的虔誠敬重,只是因為覺得自己力量不夠強大,暫時壓制自己占有和踐踏的欲望,那麼一旦有了一定力量,外部制約變小時,全部欲望和負面情緒都爆發出來,將把國家和民族引向邪路,那會是世界的災難,首先是本國人民的災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