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央企面臨調結構關節點的寓意

http://www.CRNTT.com   2011-08-19 08:33:59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訊/長期以來,每每官方提及“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多是對民間喊話。如今,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中央企業也被迫開始走出“大幹快上”時代,面對“調結構”的關節點。據報道,8月份以來,國資委連續召開會議,認為國內外因素決定央企今後進一步擴張的餘地有限,因而需要探討加速央企內部資源整合方案。

  東方早報發表經濟學博士沈洪溥文章稱,傳統上,由於央企多占據優勢產業或產業上游,往往對“調結構”壓力後知後覺,因此,此番報道或正暗喻國內各產業和各企業都將進入形勢嚴峻的轉型時代。不過,我們還要特別留意央企進退之間的教訓。尤其是要當心行政力在操作央企擴張之後,再次主導央企調整,導致央企舊病未愈,又添新疾。

  文章分析,央企收縮的背後是過去幾年的超高速發展。在信貸流動性擴張的大背景下,中央企業借助機遇迅猛擴張。據國資委統計,2006-2010年,央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近10萬億元,併購重組各類企業達2200多家。通過資產擴張,央企不僅規模大增,更為重要的是,有關企業內部資源結構和經營形態發生了質變。以前,大多數央企業務單一,而現在,幾乎所有央企都涉及多元化經營,甚至相當部分央企嘗試了產融結合,更有甚者,還組建了有模有樣的“金融控股集團”。行業的多元化輔之以金融功能支持,在順周期時期為這部分央企帶來了更大的財務杠杆,提供了更豐富的金融資源,這些企業如虎添翼。

  但在貪大求全的同時,這些功能駁雜的中央企業卻未真正享受到協同效益。這事很容易想明白:一個冶金為主業的集團設立面向個人客戶的證券、基金平台,對主業能有什麼增進?這種盲目膨脹是典型的數量擴張。於是在一次次光吃進不消化的過程中反覆做大,最終錯失專注並做強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