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必須徹底轉變宏觀調控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1-08-30 08:27:12  


 
  貨幣運行決定於實體經濟運行,貨幣運行對實體經濟運行有反作用。僅僅迷信於貨幣政策的單一反作用來調控國民經濟,而不解決國民經濟實體結構和體制問題,則國民經濟會處於一控就趨冷——一放開就急劇過熱的惡性循環之中。

  財政政策在中國只用過兩次,而且只是在遇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經濟低迷時,用過擴張性財政政策,主要方式是增加赤字和發行國債,包括財政對家電下鄉的補貼,也可以看成是擴大和刺激消費的財政政策。從這兩次擴張性宏觀調控的對比來看,第一次財政擴張沒有造成後來嚴重的通貨膨脹;而第二次卻是消費價格上漲嚴重。當然,我們不能將這次通貨膨脹嚴重的原因全部歸結於2008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形成這次高位通貨膨脹的因素是叠加的:當時國際經濟和出口下滑勢頭很嚴峻,為了保增長,擴張性政策的力度較大較猛;財政和貨幣雙寬鬆政策同時發力;在中央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同時,各級地方政府又通過融資平台擴張地方債務,抬高地價,大幹快上,使經濟過熱火上澆油;由於出口外匯積累和順差較大,外匯占款因素形成的國內貨幣貶值壓力也比1998年以後的幾年大得多。簡言之,大投資和大外匯儲備,是這次通貨膨脹最主要的兩個成因。

  然而,在中國,當通貨膨脹嚴重時,從來沒有看到過財政使用收縮方式進行宏觀調控。即使對付這次如此嚴重的物價上漲,也是貨幣政策單打獨鬥,財政政策根本不配合和不出力。也就是說,財政在讓其多收錢、多搞赤字、多支出、多發國債時,對宏觀調控很積極;而當讓它減少收入、少搞赤字、少發國債、縮減支出時,其對此根本不感興趣和無動於衷。這可能是背後政府的總體利益或者是部門利益使然。

  當然,除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外,我們還採取了行政幹預的宏觀調控政策:包括對食品等一些消費品進行行政限價,對商品房進行限購限價;政府主導增加廉租房建設,增加房屋的供給;控制一些涉及居民生活的電、水、氣資源性產品的價格調整。這些都是用計劃經濟的辦法來調控和管理市場經濟。其結果,或者政府行政管理成本很高,或者執行相關政策時被變通拆解,或者其中腐敗盛行,或者工程質量堪憂,或者資源性產品價格長期得不到理順、後遺症嚴重、最後不得不放棄改革。在宏觀調控中,用行政辦法最簡單易行,但是,也是負面作用和不良後果最為嚴重的方式。

  從未來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看,存在著這樣幾個可能的趨勢:一是美國和歐洲債務問題如果繼續發酵,減少赤字和債務,收縮財政支出,其失業問題不見好轉甚至惡化,再次引發金融動蕩,中國的出口就會受到影響。其結果是:增長的出口拉力減弱和喪失;出口領域和其相關產業的就業崗位大大減少;一些企業倒閉形成銀行呆壞賬,增加金融體系的風險。二是出口下滑後,國內投資調控怎麼辦?不壓縮,可能通貨膨脹仍然高位運行,房價依然會高企;壓縮投資,與出口下滑作用同時發力,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市場需求低迷,企業生產閑置甚至倒閉,就業發生困難。

  現在看來,國民經濟運行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居民消費部分增長乏力和比例不足。多少年來,都是投資和出口為主導在拉動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在經濟增長格局中,如果消費增長的速度與之相適應,特別是在國內通貨膨脹嚴重和全球經濟低迷時,消費增長能調高而相應進行替代,國民經濟就不會受到大的影響。然而,目前的投資、消費和出口的格局,令研究宏觀調控的學者很失望。

  在這樣一個宏觀經濟運行格局下,再用上述的宏觀調控辦法,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陷入“控冷——放熱”惡性循環的怪圈,不可能實現一個長期的經濟快速、平衡、健康運行的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