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中評論壇:蔡英文兩岸政策脈絡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1-10-16 00:18:28  


 
  蘇進強:張燦鍙的精辟描述 值得藍綠共同反省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不久前收到一篇前台獨聯盟主席張燦鍙的文章,我稍微引述一下,他的一些論點深得我心。他說“台灣社會已經陷入有立場沒有是非、有黨派沒有對錯的極端對立。政黨的使命貧乏得只剩下選舉,政客的目標貧乏得只剩下選票,政治人物的歷史視野貧乏得只看到2012,國際視野更是貧乏得只剩下對岸中國。政黨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危機,經濟學人也講‘政治文化是目前台灣最大問題’。”“台灣社會常常面對很多問題都不曉得如何處理,但是處理模式都剩下只有立場沒有是非,只有黨派不問黑白。甚至拼命找對手缺點,形成一種互相否定、互相消滅的局勢。”

  張燦鍙對ECFA的看法是,“執政的國民黨說盡好話,在野的民進黨盡說壞話,卻不知道公共政策本來就一體兩面,本來就是利弊互見。作為負責任政黨本來就應該權衡利弊得失,告訴人民,擴大利基、爭取權益;也會提出配套措施,降低損失。然而藍綠兩黨卻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始終沒有交集。”他的這些話我覺得很值得藍綠大家共同反省。

  張燦鍙也講,愛爾蘭碰到問題時,不會只是爭論問題、解釋問題、解釋立場,而會想辦法找出實際具體的解決方案。我認為目前藍綠問題,包括“總統”大選文宣相互攻訐,張的看法,縱使他過去政治立場受到批評,但是一個過去主張激烈的深綠台獨人士,對台灣目前狀況有此觀察與關心,很值得藍綠雙方共同省思。

  看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脈絡 不能用一棒子打死的方式

  我們回到主題,面對中國崛起,誰都無法否定,中國是一個進步的國家,僅管它的社會還有很多落後的地方,大陸的國民素質還不高,但是整個經濟的強大是不可否認的。我們要如何來看待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脈絡與思維,剛才各位都有許多高見,我比較不同意用一棒打死的方式,或是全然一刀切的方式,來論述誰就是統誰就是獨,我比較不贊成用這樣的觀點來看。

  我接觸到很多從中國大陸來的學界朋友,我也這樣告訴他們,台灣社會本來就多元的,蔡英文未來基本論述,很難有一言堂,或是一邊倒的方式。蔡說“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表面上看起來是好像模糊、虛化,當然文字上大家可以各有解釋,但是其中有一個特質就是“和”。我的觀察是,“和而不同”代表蔡接受和平發展,但不接受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除此之外,蔡過去兩岸的政策,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說過“延續前朝政策”,檢討ECFA。

  剛才幾位的發言,我們也可以歸納出幾點:過去蔡英文的歷史經驗裡面,在李登輝時代她曾參與過“特殊國與國”的論述;有人說那是她個人的創見,其實不盡然,我的了解那是一個團隊討論的結果,但是大家都把結果歸她。

  在陳水扁時代,2000年的就職演說“四不一沒有”的未來一中,我的判斷,這部分的論述,蔡應該也有一些參與,因為陳水扁也延續她當“陸委會”主委,她也有一些闡明。

  2001年,陳水扁也提到政治統合,也曾經說過要與江澤民在大膽喝茶,但是大陸那邊完全冷處理,因為沒有互信。到2002年,扁說“一邊一國”,如果把這“一邊一國”也歸類於蔡英文,我覺得這個太過。包括淞山兄等一些扁身邊核心幕僚,對於扁說“一邊一國”,其實很多都是事後才知道,當時也很震驚,事前也很少與外界做溝通。2004年又有一個防衛性公投,這些是不是都是蔡英文的“傑作”呢?我覺得不盡然。如果這些東西全部變為蔡的經驗法則,用這樣的觀點說蔡一定怎麼樣,我覺得不盡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