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勿以慣性思維看待中美匯率爭端

http://www.CRNTT.com   2011-10-17 08:32:56  


 
  新的就業崗位從何而來?美國引以為傲的高端產業(其中以高科技企業為代表)固然可以提供,但單靠此難以吸納美國龐大的新增就業大軍,畢竟像蘋果這樣的高科技公司只是少數,像喬布斯那樣能夠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天才企業家也是十年難遇,更何況在金融危機的困擾下,美國的很多行業還在大量裁員。在這種局面下,在傳統製造業上做文章,就有可能成為美國政府不得不下的一步棋。

  事實上,美國政府也正在這樣做。從美國波士頓公司10月7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可豹窺一斑。該報告的主筆哈羅德•希爾金說:“大約10年前,我們開始外包器械、計算機等占美國製造業相當比例的諸多產品。而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這些產品的製造業開始向美國回流,因為中國正快速漲薪,而美國勞動生產率是中國的4倍。”他進一步透露:“幾天前,福特宣布把1.2萬個工作崗位從墨西哥和中國遷回美國。”這項研究指出,最可能回流美國的製造行業包括運輸工具、電子設備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膠製品、機械、金屬製品和電腦,這些類別的商品占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將近70%,年均耗費美國消費者大約2萬億美元。報告說,到2020年之前,製造業的回流將給美國創造320萬個就業崗位。

  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基於成本的差異和人口紅利的有無等因素,最近30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形成了產業結構的國際分工,前者占據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後者承接產業鏈的中低端部分。這種全球化產業分工格局的形成自有其合理性。然而,時移世易,隨著後發國家對先進國家的不斷趕超,既有的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必然要面臨調整,沒有哪一方必然要處在產業鏈的高端,也沒有哪一方注定要處在產業鏈的低端。換言之,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高端產業和低端產業或將在世界各國以混搭的方式重新分配。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便加速了這一進程。

  文章表示,以上述分析為邏輯起點,重新審視當下的中美匯率之爭,我們就會得出新的結論,即: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絕非“損人而不利己,有百害而無一益”,而是大大地有利於美國,進而對中國構成重大挑戰。“損人而不利己,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結論,是建立在美國企業不生產傳統產品、只需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為其供應這一假設基礎之上的,實際上,美國已經開始對低端產業和傳統行業重新規劃了,美國波士頓公司的研究報告便證明了這一點。可以設想,一旦美國企業大舉在傳統行業和低端行業重操舊業,中美之間的商業競爭將何等激烈!和美國企業相比,中國企業以前具有人口紅利帶來的所謂“比較優勢”,如今,在勞工荒和加薪潮的作用下,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喪失,而美國的技術水準和生產率遠超中國,再考慮到在同類產品的質量和價格相近的情況下,消費者天然地具有優先選購本國產品這一因素,中國未來對美國出口難度的增加,怎麼評估都不過分。

  當然,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並沒有完全消失。儘管後人口紅利時代中國工人薪水上升,美國由於經濟不景氣有可能給本國工人減薪,一加一減之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前者仍會大大低於後者。因此,為了削減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中國的出口產品大幅漲價,換言之,就是迫使人民幣加速升值。由此可見,美國國內政治圍繞匯率問題的運作用心良苦。即便該法案最終被否決,但只要通過造勢威懾,或多或少讓人民幣繼續升值,美方也不虛此功。對此,中國應摒棄既有邏輯思維定勢與應對模式,及早未雨綢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