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絡倒逼改革成為官民互動新樣本

http://www.CRNTT.com   2011-11-20 08:22:19  


 
  有網友如此評價當下中國:當官都在想《紅樓》,有錢就要去《西游》,地方欺上滿下搞《三國》,百姓被逼無奈學《水滸》。《水滸》中的故事充滿了逼迫,不過,這種逼迫只留下“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幻想,是破釜沉舟式的,現代的逼迫藝術更多時候是一種“軟藝術”,類似於“非暴力不合作”。前段時間,溫州出現大批老板跑路的現象,表面上看,這是一種缺乏契約精神的不道德行為,然而,其深層次背景卻在於當前中國民營企業缺乏融資渠道,民間信貸的合法性和規範性得不到保障。老板跑路在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時,無形之中還促成了對當下中國金融體系改革的倒逼機制。類似的“軟藝術”也體現在今年影響頗大的“免費午餐”計劃,這個由媒體人發起的公益行動,在開始之初就本著一種舍我其誰、先行先試的姿態,隨著反響越來越大,效果也逐漸顯現,繼而得到官方的認可和投資。這種由民間發起的公益行動有著天然的合法性和正義性,民間越認真,對政府的倒逼壓力也就越大。

  事實上,不僅網絡倒逼政府改革,政府在政策層面也附帶著逼迫的無奈。政府調控經濟,如通過限購、房產稅等措施試圖穩定房價,都不是常規手段,但它們既是在回應民間的倒逼,也是通過倒逼來緩解民間倒逼的壓力。

  當然,更多的時候,倒逼機制的產生是通過網絡議會的方式。一個公共事件能否造就對公權力的倒逼機制,關鍵在於該事件的民意基礎,缺乏廣泛的民意基礎,倒逼就不會持久。在魚龍混雜的網絡中,民眾所表達的是一些公共的、建立在生存權基礎上的欲求,而不是社會學家鮑曼筆下消費社會新窮人各種“欲壑難填”的奢望。就中國社會而言,從本質上說,當下中國社會民眾倒逼機制所針對的無非是資本與民心。

  來源:2011年11月16日11:48人民網 何小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