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變局下中國如何爭取無危機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1-11-23 08:25:22  


 
  從經典經濟增長理論來看,經濟增長最關鍵的要素是勞動力、資本和技術,判斷這些要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經典指標,是全要素生產率。這里筆者換種方式來分析,以各要素占全球的比例來看中國經濟發展在全球的優勢資源。1978年,中國GDP占全球1.8%,當時勞動力占全球23%,投資(近似代表資本)占全球1%,研發投入(近似代表技術)占全球0.5%。在那樣的要素結構下,中國當時唯一有優勢的便是勞動力,因此我們將廉價的勞動力和外國資本、外國技術結合起來,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功。到2008年,中國GDP占全球6.42%,勞動力比例有所下降,為22%,投資占14%,研發投入占5.5%。這組數據清晰地顯示出,32年來,資本投入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未來,在這幾種要素結構中,投資占全球的比例早已超過GDP占全球的比例,雖然還有空間,但已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以超高增長來帶動經濟快速發展。未來可以依賴的,還在勞動力和技術。但勞動力占全球的比例已經下降,而且最近的數據顯示勞動力供求關係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即將過去。中國的勞動力已不能像過去那樣無節制地凝結成廉價商品來使用了。可以轉變的一個新的方向,是將勞動力轉化成服務,為此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增長對技術的依賴,則需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文章稱,從歷史上各個大國崛起的歷程看,幾乎都經歷過經濟或金融危機,有的甚至因為危機中斷了經濟高速增長的步伐,倒在了崛起的道路上。中國的快速崛起撞擊著現有的發達國家占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發達國家不會輕易退讓,會採取各種措施來壓制。金融危機是一種很重要的形式,為此,中國不能不高度警惕,危機很可能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最大的挑戰。最大可能性就是泡沫經濟,最可能的爆發點是房地產市場與股市。這是因為,從國際上看,在全球經濟循環和國際貨幣體系沒有得到根本變革之前,美元的過度發行將會是常態。在外向型經濟沒有改變的前提下,中國將不可避免地承受大量美元注入帶來的流動性過剩的衝擊。從國內看,較高的貨幣化率(中國廣義貨幣與GDP的比例2010年達181%)也為泡沫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必須果斷採取措施。

  文章提出四點建議:盯住價格、管住貨幣、守住國門、疏通資本。

  所有泡沫經濟的基礎都是過剩的貨幣。中國當前的基礎貨幣創造主要通過央行購買外匯釋放的外匯占款增加的渠道,為此,一方面要積極對衝外匯占款增加帶來的多餘基礎貨幣,另一方面要通過匯率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等措施,減少順差和儲備積累。在對外金融政策上,盡快建立起完善的資本流動監測和預警體系,積極穩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在法律上為收緊資本項目可兌換留下空間。謹慎推進金融市場開放,該開放大膽開放,該保護的通過法律規範理直氣壯保護。歷史一再證明,堵不如疏,為資本尋找新的投資渠道,需要設法引導資本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尤其要實質性放開金融、電信、航空、水務等領域對民間資本的限制。另外,大力發展金融市場,通過市場規模的擴張而不是價格上升來吸納多餘資本。放寬資本對外投資限制,尤其鼓勵對外直接投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