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央企海外找油:既沒賺油也沒賺錢

http://www.CRNTT.com   2012-01-04 10:20:09  


 
  納入國家產業振興規劃,央企境外投資不需審批

  2009年5月,國務院發布《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全文,特別提出“加強引導,簡化審批手續,完善信貸、外匯、稅收等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資源勘探和開發。” 正在起草的《中國企業境外投資促進法》還將大幅放寬對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限制。從今年3月起,資源類境外投資重大項目需要審批的金額起點從3000萬美元提升到3億美元,央企境外投資直接適用備案制,不需要經過審批。

  ■ 得了好處石油卻沒回來

  2010年央企從海外運回國內的份額油僅占開採量的1/12, 走出去沒為石油安全做貢獻

  所謂份額油,就是石油央企通過參股、投資、技術服務參與國外石油資源開發,根據分成合同穩定獲取的分成油。雖然“三桶油”的海外併購行為總是被上升到保障國際能源安全的高度上,但實際上,“三桶油”花費巨大代價換來的連年上漲的海外份額油產量中,真正輸往中國卻很少。《能源》雜誌的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石油公司6000多萬噸的海外份額油中,運回國內的僅有區區500萬噸,占其總量的1/12,這一數量與同年中國進口總量的2.4億噸相比微不足道。這就意味著,石油公司“走出去”並沒有為保障國家石油安全做出多少貢獻。

  國際能源署(IEA)年初的一份報告也證實了上述調查,中國的石油公司實際上享有很大的經營自主權。IEA通過市場分析認為,這些公司對份額油的營銷決定似乎主要是基於對市場因素的考量,其在美洲的份額油基本上都在美洲當地銷售。以被稱為中國最大份額油原地非洲為例,截至2003年底,中國從蘇丹獲得的份額油總額超過1000萬噸,位居海外份額油來源第一位,約占當年石油進口總量的11%。對於這些份額油的處理,中國公司賣給日本的石油產品比運回中國多得多。

  價格決定流向,只有併購交易、運營成本之和低於國內油價時,份額油運回國才有意義

  為什麼享受各類政策支持的中國油企拿到了份額油卻不運回國內充實戰略儲備?價格當然是首要決定因素。實際上,無論是貿易油還是份額油都是滿足國內油氣需求的方式而已。選擇前者,油企支付的成本是國際油價;選擇後者,油企支付的成本包含了獲得被收購油氣資產的交易成本、項目運行的生產經營成本等。一般的規律是,當更多的原油需求方選擇通過資產併購獲取份額油以滿足自身需求時,原油貿易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價格自然會出現下滑,份額油就會隨之逐步向貿易油偏轉。從這個角度解釋為何蘇丹的份額油要在當地銷售而不運回國內就很簡單,賣給日本是按原油市場現貨價格,而國內市場的石油價格是購銷倒掛,依靠政府補貼少有獲利空間。

  就地銷售遵循價值規律,高昂原油運輸成本使份額油運輸到國內後變得很不經濟

  中國油企歷年獲得的海外份額油主要是通過就地銷售的途徑進行經營和處理,而不是把份額油直接運回國內,還因為高昂的原油運輸成本使份額油運輸到國內後變得很不經濟。在這種情況下,石油公司往往是把份額油銷售所得在變化地點的條件下重新用於購買國際市場的原油。業內人士稱,中石油在南美的份額油大多在當地銷售,主要是因為運輸距離長,成本高,以及南美的重油不適合國內煉廠煉制。同樣處於利益考慮,中石油正在一些產油國如蘇丹和委內瑞拉以及非洲的其他國家建立煉油廠,煉制它們在當地生產的原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