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中評社台北論壇:未來兩岸如何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2-01-13 00:29:52  


 
  “和平協議”代表的是兩岸關係的制度化

  馬英九拋出“和平協議”的主張,雖引起各方的關注和不同的評價;但對馬英九而言,“和平協議”是他在2008年大選時就已提出的一項政見,目前為了競選連任而舊事重提,站在民主選舉的立場並無不可;何況,“和平協議”只是一個願景,馬“總統”並沒有說明協議的形式和實質。因此,不知道反對“和平協議”者,此刻反對的是什麼?如果和平協議有利於兩岸的和平和發展,反對者又有什麼理由去反對它?

  我們認為,“和平協議”代表的就是兩岸關係的制度化。“馬總統”2011年5月12日,在與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視訊會議上,曾提出“兩岸和解制度化”的概念,並把它視為建立“國家安全戰略”的“第一道防線”。馬英九認為:“藉由這樣的制度化過程,我們建立起諸多明確或潛在的原則、標準、規範、以及程序,也讓雙方的期望能有所交集。正由於這樣的交集,在兩岸關係中產生了可預測性與信任感,因此促成了台海與區域的穩定局勢。我們的第一道防線除了要減少誤判可能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還要讓任何企圖扭轉此种趨勢的成本增加。”

  事實顯示,錯估或誤判過去曾造成兩岸形勢陷入戰爭的危險邊緣,如果“和平協議”能建立一套規範和機制,概括累積雙方過去的互信和交流成果,使兩岸關係能達到永續和平,能夠“有序”和“穩定”的發展下去,我們有理由相信,“和平協議”能經得起“‘國家’需要、人民支持、‘國會’監督”三項原則的檢驗,在“黃金十年”得到實現的可能。無論如何,“和平協議”代表一個願景,一個兩岸共構和平和共同發展的過程;“和平協議”不是統一的最終安排,不會改變和平發展時期的兩岸現狀。因此,馬英九提出這項政見,也應該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