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A股市場到了轉折的關鍵時刻

http://www.CRNTT.com   2012-01-18 08:55:30  


 
  市場發行市場化了嗎?表面上是的。我們不是實行機構詢價機制了嗎?但在一個內幕交易橫行、一個缺乏起碼的信托責任的市場,詢價者不必對自己的報價負責,這不是縱容人情報價、利益串聯又是什麼?以偽市場化縱容利益結盟說得好聽,叫做天真的市場化,說得難聽有可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向內部人輸送利益。

  不僅在新股詢價機制上,在券商直投等方面莫不如此。明知券商直投無法阻止道德風險,卻允許券商直投,而後換湯不換藥延長了券商直投的時間,同樣是在市場的信用傷口上撒鹽。

  現在把板子打在基金身上。基金當然有問題,但基金代表買方利益,大股東們常常手下有投行,代表賣方利益,這兩種利益天然衝突,只有理順買方與賣方的利益關係,不讓兩者糾纏在一起,買方才能真正獨立,現在買方是賣方的奴僕。公募基金拿著投資者的錢,或者拿著社保的錢,送著不送白不送的人情,出現超募天經地義。

  文章表示,據說節後有望推出改良式荷蘭拍賣制,這是根本性制度改革舉措之一,有利於建立新股發行的信托責任機制,起碼投標人必須為自己所報價格負責,一旦中標必須認購中標的股票數額。這就意味著,詢價者必須為自己的人情報價支付真金白銀,這是改變人情價泛濫的釜底抽薪招數。

  與此相配套的是,加大機構投資者在網下的認購比例。目前A股市場通常由大股東絕對控股,網下詢價機構配售量過低,該政策是把新股當作唐僧肉,認為新股發行必須向普通投資者傾斜,加劇了詢價機構的信托責任缺失。以高價上市,大股東拋售存量股票就能夠一本萬利。目前大宗交易平台上的折價銷售,才反映了大股東對公司股票的真實態度。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建議泥沙俱下,有人提出存量發行,理由是境外資本市場常用,與國際接軌。這一理由是荒唐可笑的,除非中國的監管、中國市場的信用與國際接軌,否則規則必須以建立本土市場信用、一視同仁地保護投資者為第一要義。一旦存量發行,相當於取消部分股票的鎖定期,允許公司股東馬上對外出售。現在有鎖定期還哄抬股價,一旦存量發行,說好利益分成比例,普通投資者只有被魚肉的份。

  文章最後強調,在信用缺失的市場,固本培元的首要任務是扶正信用,讓投資者認可信用價格,有信用者可以獲得長期溢價,無信用者必須支付巨大的折價。不懲罰失信者,最終整個市場為失信者支付折價。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