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龍年“一號文件”鎖定農科領域意義深遠

http://www.CRNTT.com   2012-02-06 08:38:49  


  中評社北京2月6日訊/確保城鄉居民“米袋子”和“菜籃子”的根本出路在於農業科技創新步入龍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這是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九年聚焦“三農”。

  龍年“一號文件”題為《關於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幹意見》,全文10500字,共分六個部分23條。

  千龍網刊登時評人魯寧文章分析,研讀文件全文,龍年“一號文件”的核心主旨抑或說最大的“政治正確”,在於重新確認並強化農業科技服務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地位,重新明確各級政府是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第一責任人”。

  貫穿“一號文件”的核心要旨是把農業科技擺上各級黨委、政府工作更加突出位置,將其鎖定於“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之戰略高度”。

  文章指出,當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要想有模有樣地開展,先要解決機構、隊伍、設備、資金供養的來源問題。其中的核心前提是機構、隊伍的身份和供養資金的來源能否給予足額保障。這恰恰是龍年“一號文件”頒行之前,國內農業科技推廣“很不像話”的根源所在。

  從建國到1990年代前期,鄉鎮以上農機站、育種站等科技服務機構雖不起眼,但都是財政供養的事業單位。全國基層農技服務人員一律吃皇糧。因為身份、報酬乃至退休待遇均無後顧之憂,那年月,雖說交通、通訊條件遠沒今天這般便捷,但即便是最偏遠的山鄉,學農科的大學生照樣樂意到那兒的農技服務機構去“落戶”。

  鄉鎮農技推廣服務出現大問題始於1990年代中期後一度越刮越甚的“泛市場化”歪風,那年月,不但基本醫療、基礎教育、基本住房保障統統推給了“市場”,連僅有的遠未形成全國性網絡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也一並推給了“市場”,短短數年間,原有的機構或倒閉、或承包、或賤賣,隊伍或解散、或改行、或流失,那“慘狀”與同一時期遭相同“市場厄運”的鄉鎮水利機構及隊伍如出一轍。

  去年的“一號文件”已重新明確鄉鎮水利服務的第一責任人是各級政府要想確保13億人口吃飯無憂,龍年“一號文件”將糾錯劍鋒進一步指向涉及面更廣更深的農技推廣服務,實乃順理成章,其對民生之重要,猶如推進農業科技領域的“新醫改”。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