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國際化是否引狼入室

http://www.CRNTT.com   2012-03-03 08:42:36  


  中評社北京3月3日訊/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發表題為 《中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的文章,該文一出,即被當作為人民幣國際化吹響了號角。

  該報告的主撰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表示,當前中國正處於資本賬戶開放戰略機遇期,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風險不大,不能過分強調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或者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完全成熟再進行資本賬戶開放。推進開放時可先推行預期收益最大的改革,後推行最具風險的改革;先推進增量改革,漸進推進存量改革。具體而言,在1~3年內放鬆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制,鼓勵企業走出去;在3~5年內,放鬆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信貸管制,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在5~10年內,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先開放流入後開放流出,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股票及債券交易,逐步以價格型管理替代數量型管制。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評論員葉檀文章認為,這是一份技術報告,而不是一份關於中國貨幣市場的制度性改革報告。從技術上來看,這份人民幣國際化動議書可以算得上周到,從短期到長期開放的步驟設計,考慮到中國實體經濟的現實與產業升級的需要,以鼓勵交易與貿易投資為主。但從市場方面來看,這份報告卻欠缺最重要的基礎,即從貨幣到所有信用產品的定價基礎,沒有定價基礎也就沒有了可以實現對衝功能的市場,一旦實現開放市場人士將無還手之力。

  文章分析,人民幣國際化改革面臨三重束縛:

  一是利率改革。盛鬆年先生認為“利率市場化不是資本項目開放的必要前提”,此言大謬。中國基礎貨幣體制存在缺陷,在外向型經濟式微之後,尚未找到新的符合中國實際的基礎貨幣發行體制。誰也不知道中國的基礎貨幣到底如何發行?是用外匯占款,還是用稅收抵押方式,還是用美國的債券信用方式?利率不能市場化的結果,是鼓勵了大型劣質企業濫用資金,所有的信用產品都無法準確定價,企業債市場出現垃圾債成為一樁天大的新聞。

  以國際化較為成功的印度盧比而論,在盧比國際化的過程中嚴控風險,由於資金不足著重於吸引外資流入,改變風險不匹配的長短期債的負債結構;同時培育了一批高效而風險可控的大企業,如軟件巨頭TCS鋼鐵巨頭米塔爾等。

  不容忽視,從1993年開始盧比國際化過程,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過程。1991年經濟危機後,貸款利率的限制也逐步解除。此後,國債利率逐步由市場決定。到1997年10月,大規模的利率市場化基本結束,僅遺留了少數利率仍被管制,存款方面主要是儲蓄存款利率。當存款利率管制被解除時,說明印度利率市場化最終獲得了成功,銀行不再是民眾財富的吸血鬼。2010年7月,貸款利率實現了全面市場化;2011年10月,最後一項儲蓄存款利率也最終被放開。印度利率市場化的腳步不快,嚴格控制風險,但非常堅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