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學生為何要惡搞杜甫?

http://www.CRNTT.com   2012-03-28 13:26:31  


 
惡搞杜甫:一場快閃式的網絡狂歡

  2012年03月27日08:52中國青年報 湯嘉琛

  最近,詩聖杜甫突然爆紅網絡,因為有人將語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圖塗鴉後傳到微博,引發了主題為“杜甫很忙”的惡搞風潮。經網友再創作後,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身騎白馬,時而腳踏摩托,儼然無所不能。杜甫是河南鞏縣籍名人,網友的塗鴉之舉遭到了河南省詩歌協會會長馬新朝痛批:“惡搞杜甫是無知的、淺薄的、低俗的。”

  適逢杜甫誕辰1300周年,以惡搞組圖的方式成為輿論熱點,恐怕是那些推崇和營銷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從目前報道來看,對微博中風頭正勁的惡搞行為,無論是成都杜甫草堂,還是鞏義杜甫故里,都持一種不歡迎甚至批評的態度。但從網絡文化的視角加以審視,大可不必對惡搞杜甫的風潮反應“過敏”,它只是一場快閃式的網絡狂歡而已。

  惡搞是近些年新興的一種網絡亞文化現象,是年輕網友以諷刺、幽默、遊戲的視角,來解構傳統、顛覆經典、娛樂大眾的一種網絡風尚。在知悉惡搞文化的網友眼中,凡是能夠通過再編碼、再創作而流行於網絡的東西,無論是電影、革命歌曲、新聞人物還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為惡搞的對象。幾年前紅遍網絡的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堪稱網絡惡搞的經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認為,網絡惡搞是年輕人釋放內心壓力的一種新形式,是他們建構網絡身份認同的一種特殊話語,也是他們因為叛逆心理而反抗經典的一種文化儀式。這些基於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的分析,為解析網絡惡搞現象提供了多元的學術路徑。然而,單就最近這波“杜甫很忙”的惡搞熱潮來說,我們或許無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現的、以模擬和戲仿為手段的、尋求快感和參與感的一場網絡狂歡。簡言之,它只是網友最近的一種娛樂。

  與那些曾經流行過的網絡惡搞相比,“杜甫很忙”並沒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區別,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這個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儼然就是一個集聚了數億圍觀者的廣場,分享資訊、尋找娛樂是這個廣場的主流話語之一,這為令人捧腹的惡搞杜甫系列圖片創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時代的高互動性和高參與性,吸引了眾多網友加入到狂歡隊伍當中。在微博場域的表演欲與分享欲的雙重裹挾之下,惡搞參與者實質上推動了一場關於智力、技藝、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過應該看到,這波惡搞風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張普通的杜甫插圖,其多樣性和再創作潛力其實並不高。這意味著,即便網友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嫁接到惡搞當中(比如將杜甫惡搞為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這張照片仍不具備長期流行的可能。更何況,在“各領風騷三五天”的網絡文化大觀園中,似乎從來沒有哪一次網絡狂歡能夠一直引領風尚。綜合各種要素加以研判,這場惡搞杜甫的網絡快閃行動,過不了多少時間就會煙消雲散。

  網絡文化的興起與衰落,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無章可循和超越常規邏輯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載體,也能突然之間成為某一時段的流行。然而,鑒於今年恰好是杜甫誕辰1300周年紀念,我們也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溫,這種惡搞背後可能有網絡公關和文化營銷的魅影。無論如何,惡搞也是一種個性解讀、另類表達,不妨對這種網絡文化寬容處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