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海外農業投資將遭巨大阻力

http://www.CRNTT.com   2012-03-30 08:06:45  


 
  上述一系列動作都顯示了中國對於獲取穩定海外糧食供應的決心,也反映了中國面臨的越來越大的壓力。但“走出去”獲取資源的戰略並非是中國一家能控制的,尤其是涉及土地交易的問題永遠都不會簡單。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一項名為《土地權屬負責任治理自願準則》(Voluntary Guidelines on the Responsible Governance of Tenure of Land)的文件極有可能在今年5月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羅馬會議上通過。該準則的核心議題在於,各國應為土地使用權“提供保護措施”。措施可以包括“為可允許的土地交易規模設定上限,並在土地流轉超過一定規模時,就此類流轉應該如何得到批准進行調控,例如通過議會的批准”。這並非是該國際組織的心血來潮,去年,有聯合國官員就批評說,外國投資者在貧困國家購買土地和生物燃料使用日益普遍,正給農業用地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並幫助把5億小農戶推向饑餓邊緣。而持有此類意見的絕不是聯合國一家,去年,世界銀行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土地收購往往犧牲了當地人,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利益。”

  當然,上述準則並非只針對中國一家。在中國開始規模化海外農業投資之前,很多國家早已行動多年。一項調查顯示,日本的食品企業從2006-2008年間在巴西、非洲和中亞等地租用和購買了大量農田,目前日本已擁有超過國內農田三倍的海外農田;沙特農業部官員賈比爾年初曾表示,農業部將全力支持沙特私營資本的對外糧食投資;2008年,韓國大宇物流曾試圖租用馬達加斯加的大片農田,並隨後促成了馬達加斯加政府的倒台。儘管如此,中國投資仍然處於鎂光燈下。在巴西,部分官員已經將中巴“戰略夥伴關係”解釋為“新殖民主義關係”,依據就是中國企業在當地的土地收購;在澳洲,政府曾表示將嚴格審查外資對該國農村土地和農業食品生產的所有權,而收購澳大利亞農業項目的國家主要是來自中國、中東和新加坡的、具有政府背景或者國家所有的企業。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們看來,所謂懷璧其罪。儘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稱“中國糧食企業走出去,並不一定要運回中國,中國也用不了這麼多”,但大規模城市化、工業化帶來的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正在削弱中國自身的糧食供給能力,結合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再坦誠的解釋都顯得蒼白無力。今後,只要中國表露出投資海外農業的想法,都會遭遇到國際上的巨大阻力。

  來源:中國經營網 作者:安邦咨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