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吳體制端出兩岸政治對話路線圖

http://www.CRNTT.com   2012-04-03 09:35:24  


 
  應當說,馬英九對民進黨的攻擊,是並不在乎的。因為“一國兩區”堅守了“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關係條例》的底線。而這兩個法律文件,並非是由國民黨獨家包攬,而是有包括民進黨藉“國代”、“立委”在內參與制訂,可說是全民共識。正因為如此,就連民進黨中也有人肯定“一國兩區”論,馬英九在意而且需要弄清楚的,是北京的反應。

  從公開的報道看,北京對“一國兩區”論也頗感棘手。一方面,它堅持了一個中國的底線,而且還是自馬英九四年前走馬上任以來,首次如此清晰地表達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同。儘管那是“中華民國”,但以“九二共識”精神來衡量,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問題是不能明顯強調其“中華民國”的內涵,而應當在堅持一中底線的同時,暫時不提一中的內涵。而馬英九此舉,卻是對“九二共識”的異化處理,亦即不但是堅持本來就是對岸已有嘖言的“一中各表”,而且更是加大了“各表”的分量,因而就“一中”就變成了“中華民國”。而這卻是大陸方面所不能接受的。

  但另一方面,卻又不能打擊馬政府堅持“一中”的積極性,以避免形成“為叢驅雀”、“為淵驅魚”的反效果。因此,楊毅的公開表態,當然是肯定了馬英九堅持“一中”的部份,但卻小心翼翼地避過了馬英九對“一國”的定義內涵。可以說,馬英九是實施了一次成功的“火力偵察”,摸清了北京的底線。他不像其前任李登輝、陳水扁那樣,對岸越是反對就越是要對著幹,非要把對岸刺激得無法忍耐,而採取一些超乎常態的反制措施,如導彈演習等不可;而是退一步進兩步,既注意避免踩踏對岸的紅線,但又要求有所突破。在看到楊毅代表高層作出“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什麼議題都可以討論”的承諾,今次就授意吳敦義避提“一國兩區”,但卻提出國際活動空間。因為即使是按照北京的標準,這不是不可討論之事,除了是楊毅的“甚麼都可以討論”之外,更應為“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有此規劃,即使是《反分裂國家法》也有此規劃。

  因此,就有了吳敦義在“李吳會”中提出的國際活動空間訴求來。由此揣測,馬政府對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第一步,並非是尋求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而是要求國際活動空間。因為前者在台灣內部仍有不少雜音,這也正是吳敦義開出三個條件的原因——他說的是兩岸政治對話,實質是兩岸和平協議,而這也正是防止兩岸關係走得太快的“剎車皮”;後者,相信在台灣內部雜音不多,連民進黨也將會樂見其成,因而較易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