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醫生“臉難看”的前世今生

http://www.CRNTT.com   2012-04-13 10:38:25  


 
  ■ 改革後,偽市場化去不掉醫生的牛氣

  司機和豬肉佬風光不再,醫生依然牛

  觀察當年的社會三件寶在如今的地位變遷,就可以知道哪一塊是真的市場化了,哪一塊還保留了舊體制。

  改革後,大部分醫院很少再享受財政撥款,甚至有的醫院還要向上“納貢”,但這不意味著醫院就市場化了,正如中石油、中移動們也不是市場化企業一樣。

  醫療服務可分為醫療市場服務和醫療公益服務,前者應該讓私營企業搞,後者才是公立醫院的地盤。但如今乾坤顛倒,公立醫院對提供醫療公益服務意興闌珊,卻對醫療市場服務大包大攬,只給私營企業吃點醫療市場服務的殘渣剩羹。公立醫院能做到這一點,蓋因他們和上級主管部門是一家人,這家人把大部分醫療市場服務劃入自己的庭院,而不想讓私營力量染指。這根本上與石油領域發生的事沒有不同。

  這種用公權給私營企業設置准入壁壘和發展桎梏的做法,使得公立醫院一家獨大,形成行政壟斷。而與行政壟斷相隨的往往是低效腐敗、服務惡劣。如果說包括鐵老大在內的行政壟斷者在全民緊盯與責難下有所收斂的話,現在對公立醫院這樣的隱性行政壟斷者的監督與問責少得可憐。醫護人員吃回扣觸犯刑法而鮮受追究的“刑不上大夫”特權,就是例證。

  金錢對冰冷的消解作用

  改革後,雖然公立醫院整體上是行政壟斷,但不同的公立醫院之間對有錢人的爭奪還是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所以一些醫院給舍得掏錢的人提供了特別的服務,比如在有的醫院,掛昂貴的專家號並能乖乖的聽從醫生去指定藥店買藥的話,醫生還是會給不少笑臉的。其實改革前,用錢鋪路去搶得一點醫療資源也是普遍現象,廣西電影制片廠1983年拍攝的電視短劇《求醫》,雖然是歌頌醫生不收禮的,但從側面也反映了那個年代給醫生送禮是風氣。只不過,改革後用金錢鋪路的方式和可以得到的服務要豐富多了。但是相應的,那些農村來城市看病,囊中羞澀的農民少不了要在呵斥聲中度過。


  □ 結 語

  不可否認,我們的社會畢竟在進步,各種進步也推動了醫生服務態度的改善。但要改變人們頭腦中醫生“臉難看”的印象,還任重道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