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于建嶸:社會矛盾是再改革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2-04-26 10:27:11  


 
  用司法監督地方不亂來

  時代周報:您曾多次提出改革要從縣級政府開始,縣政改革要如何改?

  于建嶸:縣政改革需培育地方政治家。現在縣鄉幹部異地為官存在很大問題,其中經濟成本、政治成本、政治資源分配不公平、反腐敗成本等都在增加。其次,司法地方化是當前中國必須面對的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司法機關成為了某些地方黨政搞地方保護主義的工具,甚至成為了地方主要領導人打擊異己,巧取豪奪的工具。縣級法院要改為由省直管,人、財、物脫離地方,這是可以做到的,縣委書記、市委書記犯了錯,法院要敢判,這樣判決下來老百姓還不相信司法嗎?縣委書記要到省裡去開後門,難度大了。而且法官不要是本地人,而要實行流動制,還要實行終生責任追究,不管到了什麼地方,追究到底。

  用司法監督地方不亂來,減少腐敗,侵害老百姓權益的事情也少了,然後慢慢走向平穩,平穩後進行下一步改革。即放開社會組織、放開媒體,媒體現在也不可能完全放開,但起碼要保證不因言獲罪。10年內要制定《新聞法》,這是歷史潮流,中國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媒體的開放,不過最核心的東西沒有。

  時代周報:現在有一個流行說法,即改革進入轉型陷阱,既得利益集團企圖固化現有利益格局,改革動力已經喪失,您是否認同?繼續改革的動力何在?

  于建嶸:我認為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確。到今天,一方面社會利益固化,另一方面社會矛盾增加。這麼多的社會矛盾實際上就是不同的利益表達,所以並不完全固化。現在維穩的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把這種秩序固定下來,這實際上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維權活動給社會統治帶來一個挑戰,為了應對這個挑戰,就必然要採取措施。

  這種挑戰本身就是不同的利益表達,就是一種改革的動力,農村之所以要免除農業稅,不是因為突然的開明,而是當時的社會壓力,湖南農民出來搞農會,導致徵稅成本增加。改革的動力就包括統治者管理成本的增加,因為管理成本增加、社會反抗增加,就必然要尋找一條新的出路,社會矛盾就是改革的動力。

  總而言之,對當前尖銳的社會矛盾我提出的應對之策是:推進縣級政權改革,放開人大選舉,解決司法地方化問題,維護公民法定權利。我稱之為“必由之路”。不管有錢或沒錢的,都不願意社會動蕩的爆發,博弈的本身就是力量,力量的中間可能產生一種新的方向性問題,所以一定要對中國充滿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