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傅佩榮:究竟何為“中庸”?

http://www.CRNTT.com   2012-05-03 14:56:34  


傅佩榮教授
  中評社北京5月3日訊/中庸之道,幾乎成為很多國人標榜的行為準則,那麼到底何為中庸?台灣學者傅佩榮教授固本清源,為我們做出了詳實的解釋。

傅佩榮:究竟何為“中庸”? 
 
  我們經常用來互相勉勵的做人之道,是“中庸”。言行不要偏激,態度力求溫和,這樣可以促成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但是,中庸也可能變成表面的客套,以致失去一份真誠的心意,或著為了息事寧人,以致不再堅持原則,然後逐漸成為”鄉願”。而鄉願正好是孔子所厭惡的,他甚至說:“鄉願,德之賊也。”

  因此,關於怎麼做才算是“中庸”,值得稍加分辨,事實上,朱熹所編的《四書》,包含《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裡面就有名為《中庸》的,既然如此,我們最好從這本書著手,根據原典資料,進行初步的探討

  《中庸》一書共有三十三章。半小時就可以仔細讀完一遍。我們可以由其內容依序看到三個重點,就是:一,中庸;二,君子之道;三,誠。第一至十一章所談的以“中庸”為主,第十二章以後“中庸”一詞只出現一次。第十二章開始,多次談及“君子之道”,事實上,“君子”一詞在這本小書中,前前後後共出現三十五次。然後,第十六章到二十六章,“誠”成為主導觀念。其它的部分,涉及個人修身,先王治國平天下的原理,以及天人相應的神奇效果等。本文先就”中庸”發揮其旨。

  “中庸”一詞在《論語》曾經出現,就是孔子說的:“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把中庸當成最高的德行,但老百姓早已長期不明白這個道理了。現在,誰不希望從《中庸》一書,得知其中的道理呢?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