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消費”進場

http://www.CRNTT.com   2012-05-22 11:13:52  


 
  金融體制的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資本市場深化和資本賬戶開放將降低金融壓抑,減少企業部門在收入分配中對居民部門的擠壓。利率市場化和資本市場深化有利於提高居民從企業部門獲得的利息收入,分享企業贏利。資本賬戶開放將擴大居民境外投資渠道,在收益和分散風險上取得更好的平衡。

  另外,抑制房地產投資性需求和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政策若能長期堅持,將促進房價向合理水平回歸,縮小居民的財富和收入差距,進而提高居民部門的平均消費傾向。

  基於上述的人口結構變化和制度變革等因素,我們根據一個跨國計量模型估算,至2020年,居民消費率將提高6個百分點、達到40%;政府消費率(主要是公共服務支出)上升3個百分點,達到17%。消費平均年增長13%,比前十年上升1個百分點,消費總額將從2010年的19萬億元增加到64萬億元。中國將擁有世界第二的消費市場、世界第一的社會零售總額。

  ■ “中國消費”將改變宏觀經濟格局

  “中國消費”時代的來臨,將伴隨居民部門與非居民部門之間的再平衡,以及居民部門內部的分配再平衡,對宏觀經濟意義重大。

  首先,總需求將實現由投資向消費、由外需向內需的結構性轉變。預計從2012年開始,消費對增長的貢獻將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總需求的最大力量,同時貿易順差將繼續降低。

  從總供給的角度看,促進消費上升所涉及的金融、企業治理、稅收、政府職能、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將有利於改善供給,提升生產效率,雖然不能改變潛在增長率下降的趨勢,但有助於控制其下降的幅度。筆者認為,人口結構變動造成的潛在增長率下降將是推動這些改革的重要力量。

  在貨幣環境方面,隨著消費率上升、儲蓄率下降,社會總體融資條件將沒有過去十年寬鬆。伴隨儲蓄率下降的貨幣長周期的下半場將體現為貨幣增長放緩,貨幣增長方式回歸到主要靠信貸投放而不是外匯占款,導致貨幣政策易緊難鬆(人口結構變動導致經濟的供給能力相對於消費潛力的下降)和房地產的去泡沫化(見《財經》2012年第4期“貨幣長周期的邏輯”)。

  CPI通脹的壓力可能增加,但最終結果要看政策對通脹的容忍度。筆者認為,人口結構等經濟供給面變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下降,而不是通脹的趨勢性上升。在一個逐漸老齡化的社會,政策對通脹的容忍度難有顯著的增加。預計未來十年CPI通脹率平均為3%-4%,比2000年-2010年高1個百分點。

  通脹的結構將發生改變,消費品價格相對於投資品價格上升,不可貿易品相對於貿易品價格上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均衡水平將溫和上升。私人部門對外匯資產需求的上升可能對人民幣的名義匯率有貶值壓力,但貶值幅度將受到限制,背後的邏輯是貶值導致總需求很快超過總供給,通脹上升,政策緊縮,支撐人民幣相對其他貨幣的名義匯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