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聯繫匯率的再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2-06-21 08:39:16  


 
任志剛言論時機身份不當 

  事實上,自1997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刺穿香港財富泡沫,及連續遭遇2001年美國科網泡沫和2003年5月亞洲非典危機的衝擊,香港經濟沉到谷底,出現連續近6年的嚴重通縮。當時已有專家學者提出對聯繫匯率重新評估的建議,以應對香港資產不斷縮水貶值和龐大的負資產壓力。但為了保持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定,捍衛聯匯制度的呼聲仍為市場主流。之後,隨著中央一系列挺港經濟政策的及時推出,香港經濟快速復甦,失業率連續降低,負資產狀況顯著改善,國際熱錢迅速進入中國等亞洲新興市場,香港成為國際大鱷與熱錢肆虐搏殺的熱區。此時也正因有香港政府聯繫匯率“強弱兌換保障機制”的有效干預和調節,一次次化解了大鱷游資對港元的衝擊,確保了香港金融體系和貨幣市場的穩定。 

慎對聯繫匯率問題 

  與此同時,香港一方面因市場自由開放、經濟體狹小,且長期存在產業空洞,進口產品大幅上升,而本地加工出口和轉口貿易日漸萎縮,港元對人民幣的連續貶值,反帶來其商業成本不斷上升的經濟復甦的壓力。另一方面香港產業經濟日益加速同內地經濟的融合,內地經濟的穩健增長,對香港構成強有力支撐。聯匯制度下的香港經濟出現了“港元隨美元沉淪;經濟隨內地起舞”的扭曲現象。因此,在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和中國經濟穩健增長的反差下,港元近年實際存在日益加大的升值預期和脫美元的壓力。這就不難理解任總的言論。 

  筆者在2006年12月22日曾於文匯撰文《香港聯繫匯率的思考》提出:“香港在保持聯繫匯率機制的同時,應著眼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定位和趨勢,以及現實的經濟依附形態,盡快作好適當的聯匯機制調整準備,以增強自身經濟和貨幣政策的穩定能力”,並提出了“與強勢貨幣掛;拓寬強弱兌換波幅和建立人民幣兌換保證機制”等建議。因此,聯繫匯率問題實際上是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日益融合及發展變化中,香港政府、學界必須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因其涉及貨幣結算基礎的改變和相關經濟體的穩定運行,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更應慎重應對。 
 
  [來源:香港文匯報2012-06-20]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