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中評論壇:從台灣教科書看認同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00:12:36  


 
  客觀來講,兩岸分隔確實會造成意識上的偏安,這是歷史的必然因素;但起碼兩蔣時代,我高中校歌有兩句話“我們是新中國的中堅”、“把附中精神照耀祖國河山”。按照現在“教育部”的要求,附中就要改校歌了。這也是一個很全面性的問題,包括剛才潘教授說的台灣文學問題。過去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中有一門課叫做中國文學史,結果“教育部”評鑑時明白表示,只要這門課不取消,評鑑就無法通過。這是鋪天蓋地的政治運作,我承認有些客觀面的因素,但是政治上就是這麼做。這是我對第一輪的補充。

  在實務面審查機制必須改

  至於現在要怎麼做,我認為要分兩個層面:第一是結構面,第二是實務面作法。

  從實務面來說,我同意曉波老師說今年九月教科書出來,關鍵在審查。郝柏村讀到歷史課本中對二二八的描述,其實很多問題在九年一貫課綱中並未說明清楚,是在教科書編纂過程中出現,“教育部”審查後讓這些東西通過。關於皇民化史觀,國中課綱中也沒有寫清楚,問題都是出現在編寫過程中,而“教育部”審查通過。

  我們對這樣的審查機制極不樂觀,對此我們可以批判馬英九無能,因為“教育部”為什麼找這些人審查,結果通過這樣的東西。這是實務面上,我們不知道今年的課本會是什麼樣子,以前就出現武昌起義變成武昌起事,甚至把台灣地位未定論明白寫在課本上;課綱中沒有這樣的字句,這些問題都是在編寫中出現的,但是也通過審查。如果審查機制不改,我們不知道新課本會是什麼樣子。

  必須改變課綱書寫結構

  就結構面來說,課綱結構不打破,繼續維持此結構,如此吵不完,而且真的沒有意義,你也擋不住這個趨勢。剛才曉波老師也轉述“教育部”立場,把台灣史併入中國史,是“政治上的不可能”。我的想法是,我們不要把台灣史併入中國史,我同意這有政治上的困難,但我們還是在這樣困難當中,改變其中歷史書寫方式,那個結構要改變,否則問題積重難返,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