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製造需重塑比較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12-08-13 08:38:51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訊/中國製造業正遭遇“成長的煩惱”。第一財經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煩惱來自兩方面,一是一些高端製造業,在美國“再工業化”戰略背景下,面臨回流傾向;二是一些低端製造業,受制於中國人力成本上升、土地價格上漲和轉型升級需要,向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轉移。

  比較典型的現象是,在廣東、江蘇和山東等地方,原本看重中國廉價勞動力的一些台資、韓國企業,開始考慮向勞動力和土地更為廉價的東南亞轉移。阿迪達斯宣布將在今年10月關閉其在中國蘇州的最後一家自有工廠,一些台灣老板開始組團到東南亞進行投資商務考察,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基地義烏已逐步向半成品集散中心轉變,東南亞國家、“金磚國家”等發展中國家的客商把半成品從義烏運回國內組裝。

  商務部的數據也顯示,“中國製造”優勢發生微妙變化。外商直接投資(FDI)自去年11月份以來,大多數月份處於負增長,其中6月FDI同比回落6.87%,只有5月份同比出現0.05%的短暫正增長。

  文章認為,這些現象,有些是因自身轉型升級的主觀因素,有些則是來自外部競爭的結果。客觀看待這些現象,冷靜分析其原因,對重塑中國製造的比較優勢十分必要。

  縱觀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製造創造的輝煌有目共睹,在這次倫敦奧運會上,中國製造可謂獨領風騷。根據奧運會官方網站信息,倫敦奧運會900項不同種類的奧運官方紀念品中,“中國製造”占到65%。2010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已達到19.8%,超過美國的19.4%,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

  如今,這些優勢卻面臨尷尬:高端還需要時間去站穩,中低端又受限於成本上升難以保住。主要原因則在於中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正在消失: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土地價格不再便宜、稅收優惠也日漸減少、環保壓力日益增大。

  一些發達國家,國內正面臨失業的突出問題,正借此機會,將一些製造業引回,以提振本國經濟並增加就業崗位,這些國家的政府也會動用包括稅收優惠刺激乃至懲罰性稅收的手段。比如,2011年美國汽車巨頭福特、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與汽車工人聯盟簽署為期四年的協議,把部分生產流程遷回美國,此前中國是他們建新工廠的首選。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