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民族主義與中國的前途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09:21:05  


 
為什麼政府不干預?

  不過,人們必然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畢竟有政府,為什麼政府不出來盡責,懲罰那些超越法律的個體或者集體行為呢?的確,儘管反日浪潮是民眾對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島的反應,但民族主義的這種表現形式是參與者和政府有關部門互動的結果。政府可以告訴民眾“遊行示威可以,但打砸搶的暴力不許”呀!如果任何一個個體超越法律界限,危害到他人或者他人的財產,那麼政府就可以干預呀!法治社會都是這樣的。任何行為,不管多麼道德,觸犯法律,必受到懲罰。

  為什麼政府有關部門沒有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政府本身也被民族主義的道德觀念所困擾。在政府面,至少有兩種情形。第一,一些決策者的民族主義心理和那些狂熱分子沒有多少區別。具有這樣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但作為政府官員,應當把自己的道德情緒和其作為官員的專業主義區分開來,這樣才能對形勢做一個正確的判斷。很顯然,有關官員並沒有能力做這樣一個區分。第二,鑒於民族主義情緒的強度,一些官員有意識地讓民族主義情緒釋放出來。出發點是要對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進行管理。

  不管什麼樣的心理因素發揮了作用,政府沒有出來阻止暴力行為或者阻止不力,都是政府的責任。實際上,這場民族主義運動的暴力性,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也應當承擔起責任來。中國的媒體,無論是中央媒體還是地方媒體,都是官方的。媒體為什麼從一開始就讓非理性的話語主導了整個運動。一旦非理性的話語主導了局面,理性的聲音便沒有了任何的空間。媒體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在不同的聲音中間做到相對平衡呢?很顯然,媒體本身的利益替代了國家利益。更令人費解的是,一些現役軍人也在各種媒體上發表只代表自己的毫無原則的言論。在一個制度化高的國家,這樣的行為難以理解。

  不過,現實是很荒唐的。如果在“愛國主義”的道德壓力下,容忍了超越法律的行為;如果對被視為具有道德含義的行為,政府執法不力,那麼受害的不僅僅會是社會成員和其財產,而且也會是政府本身和其財產。這是近代以來中國的民族主義複雜性質決定的。

  如果我們對這場民間民族主義運動做些具體分析,不難看到運動參與者的複雜性。其中,至少有三個群體。第一個群體是民族主義群體,其抗議的對象就是日本。當然,這裡有比較理性的民族主義者,也有上面所說的非理性的民族主義。

  第二個群體是洩憤者,這個群體的人數可能要比前一個群體還多。很多人對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現狀不滿,他們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發洩不滿情緒。這裡面又可以分為一般民眾和知識分子兩個群體。一般民眾參與這個運動主要是為了發洩,他們的行為往往和憤怒的民族主義者沒有什麼兩樣,表現為非理性甚至暴力。而對知識分子來說,這場運動則有意無意地成為了他們表達政治見解的有效平台。從各個城市遊行示威的標語牌的內容來說,不難看到中國的“左派”(包括“毛派”)和“自由派”對運動的捲入之深。對以上這些社會群體來說,他們都可以把自己的行為賦予“愛國主義”的道德含義。無論是反日還是爭取社會公平正義(左派)或者民主自由(自由派),都是愛國主義的有機部分。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反日運動表達出一場豐富的政治內容來。在很大程度上,這場運動有效地折射出中國社會的總體形態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