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馬英九第二任期兩岸及對外政策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2-11-26 00:50:02  


 
  (二)進一步擴大國際活動空間並深化與國際組織的關係

  兩岸政治定位沒有協商解決之前,兩岸的主權衝突在國際場域難以避免。雖然“外交休兵”減少了兩岸不必要的衝突和內耗,但仍然有如台灣學者所言的“必要的內耗”發生。這就是,馬當局仍然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在國際社會爭生存、求發展,使得兩岸主權象徵不能合而為一,為“一中框架”帶來潛在隱患。目前,兩岸在國際場域的衝突,已從兩蔣時期的“代表權之爭”演變為馬當局強調的爭取“中華民國實際存在之認可”,如果上文所分析的兩岸“治權對等”路線符合馬的思路的話,未來馬是否在國際社會推動兩岸走向“治權並存”的方向,尚需觀察。但就目前來看,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仍然是馬當局的既定路線,是“中華民國存在”的重要標誌,也是鞏固其生存、發展的手段。

  馬未來4年的“外交”重要訴求是參加更多的聯合國專門機構與公約,包括爭取以觀察員身分加入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並強化與聯合國體系的互動交流。2008年5月馬上任後推動“活路外交”,在參與聯合國的大方向及基本目標不變下,調整策略,以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為切入點。在成為世衛大會(WHA)觀察員後,以觀察員身分加入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成為下一步優先目標。馬“就職演說”中稱,“未來4年,政府要擴大參與國際組織,包括氣候變遷、民航安全等聯合國專門機構的相關活動”。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方面,馬當局“期望美方協助台灣以參加WHA的模式,有意義的全面參與WHO的各項活動”,台學者也建議馬當局積極爭取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其他5項機制,包括“國際食品衛生安全網路”、“全球疾病疫情警報與反應網路”,簽署更多的國際合作協定。此外,在國際非政府組織方面,馬稱,希望在國際非政府組織中,兩岸與“外交”的“良性迴圈”模式發揮更大的正面效益。

  (三)加大“軟實力”宣傳,進行全方位的“文化軟實力外交”。

  以“文化軟實力外交”輔助構建台灣的國際生存基礎和環境,在馬的第一任期就有相當突出的運用。未來在台“五大國際角色”的定位下,馬當局必然會繼續加大“文化外交”的力度,進一步通過對外援助、對外人道救助、各項“台灣特色”的多層面多領域的雙向的和多方交流,以及宣揚“民主、人權、法治、自由”的制度、生活,在國際社會樹立正派形象,向國際社會進行道德感召、魅力吸引,構築理念同盟,以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輔助達成其在政治上彰顯“中華民國”的“國際存在”,也以“文化感染力”突出“中華民國國際存在”的合理性、正當性,同時提升雙方的實質關係。“文化部長”龍應台還呼籲,台灣應“得到應有的國際文化參與空間”,“國際社區應該給予台灣的處境更多的理解和重視”(《龍應台:台灣應有文化參與空間》,台《中國時報》2012年8月30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