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切糕”,拿來調侃不如用於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2-12-05 11:42:57  


切糕密度很大,用很小的表面積切到底很可能就是幾市斤重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訊/岳陽公安警事12月3日在微博上聲稱處理了一件價值16萬元的核桃仁糖果(也就是傳說的切糕)糾紛:“村民淩某在購買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時,雙方口角導致肢體衝突引發群體毆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輕傷,損壞核桃仁糖果約16萬。天岳派出所將淩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員財物得到賠償並被遣返回疆。”

  未料到這一消息迅即引發了地域攻擊和調侃熱潮。這種局面實在糟糕。

  ■ “切糕問題”本是一個普世的城市新移民問題

  “切糕類騙局”不專屬於某一類人

  據《新疆都市報》介紹,被很多網民聲討和調侃的“切糕”,準確的名稱是瑪仁糖。這是一種新疆南疆維吾爾族人民採用傳統特色工藝,選用核桃仁、玉米飴、葡萄幹、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棗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這一特色食品在和田地區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雖然由於食材的原因,瑪仁糖並不是一種廉價的食物,但還遠遠沒有達到網上議論的誇張價格。

  之所以人們認為切糕價格誇張,是因為切糕買賣有時涉及虛假利誘和強買強賣。根據兩段以前拍攝的媒體暗訪視頻,情形是這樣的:當顧客詢問多少錢一斤的時候,商販會說“5元”,故意造成單價很低的假象,但最後結賬時,告訴你其實是“5元一兩”;或者直接告訴你“5元一兩”,但在切片過程中,罔顧顧客“少切一點”的實際需求,一刀下去,由於密度極大,動輒數百元,這顯然嚴重地超出了街邊攤在消費者心中的尋常定價(用以達成購買意向的前提)。

  強買強賣的方式也有兩種,第一種,在路邊主動出擊,拿著一小塊有核桃的切糕請路人“試吃”並糾纏,如果你不幸吃了而又表露出不想買的意思,一群商販便圍上來,用言語或肢體動作告訴你不買是不行的;或者在路邊等待顧客“上鈎”,然後使用上述價格欺詐的手法,“切好不退”,同樣用言語或暴力威脅手段,強迫顧客購買。

  如果把這種買賣稱為一種騙局的話,那麼這也是一種“普世騙局”,不專屬某一類人。比如早年間,中國的大城市常有那種叫賣“項鏈5元”,等你付錢時成了“1厘米5元”,稍一爭辯就被圍攻的騙局。

  城市新移民抱團取暖、從事灰色或黑色經營是全世界普遍的現象

  城市化意味著人口流動,而人口流動就會形成城市新移民(中國叫流動人口)。這些移民初到城市,面臨各種困難,所以就會出現兩種狀況:一是老鄉之間或同一種族之間抱團取暖;二是一些人會走上坑蒙拐騙的道路。

  於是就會進一步造成以下情況:移民和土著的衝突或兩個移民群體之間的衝突。美國歷史上的禁酒令出台,就是源於移民問題。關注美國電影的人知道,反映移民問題的美國電影不可勝數,196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西區故事》,講述的就是紐約市曼哈頓西區的波多黎各裔與意大利裔兩個族群之間的械鬥。

  中國的情況並不特殊,各種類似事例相信大家早有了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