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時代越近 漢字越遠

http://www.CRNTT.com   2013-04-09 15:39:19  


徐學成,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專家。從事字體設計30多年,是最早對簡體字進行“整舊創新”的設計者之一
 
  很多人反感簡體字,理由大都是覺得它不美了。設計師劉治治卻覺得簡體字的問題不在“不美”,而在“無禮”。所謂“無禮”,不僅是指它抽離了舊文字中蘊含的傳統中國式的情感迂回,更重要的是簡化過程中的粗暴和不講道理。而且,它不允許並置的存在,對過去是一種抹殺式的斷絕。

  在他看來,僅從視覺造型上來說,60年前的文字改革也是一次極其倉促的重構,從未徵詢過書法家或字體研究者的意見。這一點,當代的字體設計師們感觸尤深。簡化之後,漢字的框架變得很不穩定,視覺上的邏輯和標準遭到破壞,比如“廣”這樣的字,設計起來簡直是噩夢。它是空的,根本站不住。上海以前有一個老牌子叫“正廣和”,本來是很穩的,變成簡體後,中間空了,沒法填,顯得很滑稽。再比如“言”字旁也是一個很難設計的偏旁,它影響的不是一個字,而是幾千個字。

  更糟糕的是,這一次簡化很大程度上切斷了漢字“表意”的文脈。“漢字並非只是象形文字,它在漫長的歷史中累積了豐富的外延,疆界越來越寬廣。一個字並非只是一個字,而是一句話、一個故事,甚至是一首詩。但簡體字改革是以一種近乎殘忍的方法,讓它‘回歸’到單純的符號狀態,只剩下識別的功能。它的疆界消失了。”

  西方的文字從象形文字轉化為拼音文字,一直被認為是文明的進步,因為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效率都提高了。相比之下,漢字數量龐大,筆畫繁複,難認、難寫、難記;加之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一字多義,一義多字,古今變異,方言俚語等等,的確是非常複雜的文字。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小孩子,要像中國的小孩子那樣,花幾年的時間,死記硬背好幾千個字。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精英們將中國的落後歸罪於文字的落後,是象形文字製造了我們與世界之間的阻隔,我們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這種對文字的工具主義態度,本是無可厚非的。文字最初的發明,就是為了很實用的溝通。問題是,在漫長的歷史中,中國人對文字的感情一向是超越於功能之上的。

  只有在中國,書法被發展為一種最高形式的藝術。這種藝術,不僅限於美學上的概念,而且與宇宙生命相通。有人說,中國人通過書法完成了感知世間一切現象的能力:“點”如高峰墜石,“橫”如千里陣雲,“竪”如萬歲枯藤,“撇”似風中竹葉,“走之”如海浪湧來……練習書法曾經是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中國孩子的必修課程,這些字不僅構成他們今後理解世間萬物的智性基礎,一筆一畫之間還涉及一種作為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他們從書寫中領悟最初的為人處世之道,所謂“規矩”、“藏鋒”、“欲左先右”……而正襟危坐的坐姿本身,就是學習一種對文化的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