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貨幣政策應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3-04-15 15:22:38  


 
  文章認為,中國央行並不缺乏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今天他們最缺乏的是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今後各級政府部門應該深入了解貨幣的經濟規律,積極配合央行來履行嚴格的“獨立性義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盤活資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避免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給中國經濟造成損害。

  中國的問題性質和美國不一樣,儘管我們今天都處在經濟發展的低穀階段,但他們的主要矛盾不在於經濟基本面的結構性問題上,而在於金融危機破壞了經濟運行所需要的正常價格規律上,美國的技術創新、金融財富創造的能力仍然大部分完好無損。只要資產價格修復,美國仍然會變得很強大。所以,他們採取非傳統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就是為了修復被破壞的價格體系。我們的問題是發展階段和增長方式所共同造成的結構性問題,不可能用單純的貨幣增發方式加以解決。退一萬步說,即使美國貨幣政策也不能解決他今天所面臨的高失業的問題,但其造成的副作用要比我們小很多。因為我們不是國際貨幣,無法提升我們對外的國際競爭力,反而造成國內通脹現象更為嚴重。

  中國經濟未來要創造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之道,就必須強化中國金融體系資源配置的能力,有效地將過度集中在房地產市場的資金引導到具有穩定收益增長的實體經濟部門中,而不是過度依賴基礎貨幣的投放來支撐城鎮化的進程。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量提高和實體經濟部門的盈利能力是正向互動的,反過來,如果我們的金融服務能力不到位,城鎮化的建設等過度依賴貨幣政策的支持,那麼,我們會發現它不僅不能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反而因為資源價格上漲、通脹預期強化、資產泡沫嚴重等“寬貨幣”的不良後果,使得企業在實體經濟部門的投資收益不斷惡化,“錢荒”和“錢流”並存的問題也更加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文章指出,“寬財政”的做法,如果方式對頭,比“寬貨幣”對經濟發展促進的效果要好很多。如果財政支出政策能聚焦在給企業減稅和改善民生的公共投資上,而資金的來源來自於政府有效的發揮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把虛擬經濟集中的“錢多”而造成的泛濫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錢荒”的部門。那麼,企業成本的下調和消費者休閑支出的增加,就會大大緩解中國經濟因外需萎縮而不斷下滑的風險。至於暫時造成的政府財政平衡的壓力也完全可以站在“跨期平滑”的視角上加以解決,即用明天經濟繁榮時的稅收增長來彌補今天財政收入減少的問題。不管怎樣,千萬不能效仿歐美日,用今天寬鬆的貨幣政策來解決中國經濟今天結構失衡所產生市場活力不足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