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特色發票中的文化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13-05-23 11:03:45  


 
  當然,在中國,也有很多人不願意在買東西的時候要發票。比如,你在街頭的攤販上買了一些青菜,就沒有發票可言,你也不會要發票。即使你在大型商場裡購物,買完了東西,你手中有了一個購物小票,但你可能也不願意去開一張發票,因為你怕麻煩——開發票的窗口離購物結賬的地方很遠,而且窗口少,工作時間短,碰到人多的時候還得排隊;也許等到你去開發票的時候,開發票的人告訴你發票開完了,改天再來開吧,或者他幹脆說他們那裡沒有發票。

  或者,你在消費結束後結賬時想要發票,服務員告訴你,“如果不要發票,可以贈送一瓶飲料”。於是,你“要飲料”。也許,你在要發票時,服務人員告訴你,“如果你要發票,我就多收你的費用”,或者“如果要發票,要多收5至7個百分點的稅費”,你可能稍微生氣一下就不再要發票了。

  在以謀取最大化經濟利益占壓倒性歷史潮流的今天,“發票”這個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憑證,承擔著更多的利益分配功能和利益兌現功能。但是,為了利益,民眾對發票的使用也走入了很多誤區,一些人拿著真假不辨、東拼西凑的發票去報銷,看似得到了現實的利益,實際上是突破了規則、倫理的底線,營造了一種實用主義至上的文化氛圍。

  從人性本善的角度看,一個人在經濟活動中使用“以假亂真”的發票,可能會經歷如下的心理變化過程:一開始拒絕——經濟利誘、特殊壓力、監督機制不健全——意志動搖——被迫接受——習慣性接受——形成文化。

  從人性本惡的角度看,一個人在經濟活動中使用“以假亂真”的發票,可能會經歷如下的心理變化過程:趨利避害——追求一切可能的利益——成本、風險、收益評估——收益大於成本、風險——理性使用——形成文化。

  可怕的是,這兩種心理變化過程中形成的發票使用文化,已經合二為一了,並且匯聚成了一種見怪不怪的文化潮流——各種來路的發票成了“資源有效配置”的便利手段。

  這種文化潮流的危害是什麼?除了那些能看得到的違法亂紀行為,如黨政機關、國企、事業單位的公務人員,利用“以假亂真”的發票以身試法,貪污、行賄、挪用公款、私自發放福利,擾亂財經、法治秩序,失去其公信力以外,還有日常生活中數量龐大的看似微小的“犯規”、“犯錯”行為,更能腐蝕民眾的財經、法治、納稅人意識,阻礙一個健康公民社會的形成。恰恰是這些微小的行為在潛移默化地促成一種非健康的文化潮流。

  當一個人在正規商場購買完商品後,不索取發票,或者為了一瓶飲料,就不要發票了,他其實是在漠視自己的納稅人權利,說得嚴重點,他是在違法,即沒有按照正常的法規程序完成一次市場交易,他的棄權行為為商場逃稅創造了條件。如果一個人沒有起碼的納稅人意識,不尊重稅收法規,沒有現代法治意識,那麼當他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他又如何得到有效的保護呢?更為重要的是,在現代民主社會中,納稅人意識和保護納稅人的制度,是制衡強權政府和非法企業的基本條件。沒有這些條件,人的民主地位想要實現,那是異想天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