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孫樂濤:我們緣何誤讀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13-07-04 09:50:40  


 
  Beyond的巔峰期正好是90年代末,此時內地對港台歌手的了解還處在卡帶年代,只聞其聲,鮮見其人。換句話講,流行文化的商業魅力在此時還沒有形成,你只有在央視的春晚亮相才能讓知名度波及全國。香港歌手的專輯進口或引進的品種也少之又少,在音像店能見到的也不過是徐小鳳或者譚咏麟,大量的引進版專輯主要還是以台灣流行音樂為主。在90年代之前,流行音樂也極少被媒體報道,內地人對流行音樂的接受一直處於民間自發狀態。你可以想象,在北京亞運會之前,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流行歌曲是需要申請報批的,對能否播放亞運歌曲都成了問題,因為這類歌曲兼有流行歌曲和公益歌曲雙重屬性,這給主管領導出了一個難題。在地方,情況略好一點,上海電台早就不把流行歌曲當成洪水猛獸,8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播放流行歌曲了。流行歌曲真正成為廣播媒體傳播的主要內容是在90年代初期電台紛紛進行節目改革後才出現,到此時主流媒體才介入到流行音樂的傳播中——這時流行音樂已經在內地流行了十幾年了。
 
  90年代初恰恰又是中國人價值觀發生重要轉變的分水嶺,90年代前,在“振興中華”的氛圍下,理想主義成為當時最主流的價值觀,“60後”和“70後”是在這種主流價值觀下成長起來的。但“60後”和“70後”之間在流行音樂層面上的主要差異是後者有更好的接受流行音樂環境。這也是為什麼是“70後”出生的人把Beyond奉若神明的原因之一。 

  隨著理想主義的破滅,市場經濟的推行,理想主義逐步演變成拜金主義。理想轉變成拜金這個過程,多數“70後”正值青春期。如果說“50後”的心靈雞湯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麼“60後”的心靈雞湯可能就是《讀者文摘》以及全國各地的《××青年》。但“70後”這一批人成長起來時,更多的大眾文化內容帶著商業氣息進入到他們的生活,從大眾文化中尋找心靈慰藉是“70後”有別於“60後”的特征。“80後”沒什麼心靈,所以也無所謂雞湯。“90後”無所謂心靈雞湯,只要不是白開水就行……
 
  Beyond的歌曲有個特點,他們用最淺顯的方式表達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東西,比如母愛、自由、成長,簡單明了,毫無深刻,他們用一種平和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方式表達出來,在香港顯得特別與眾不同。而在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已讓人無暇去懷疑羅大佑歌詞式的人生了,通俗易懂最重要,如果還有那麼一點點個性更好。

  真正有個性的歌手往往是被時代造就出來的,Beyond某種程度上是香港娛樂繁榮時期的產物,但他們的音樂形態卻沒有那麼強的時代烙印。羅大佑屬於80年代的台灣,崔健屬於80年代的內地,離開那個時代背景,縱使他們的作品再有藝術魅力,他們的個人魅力也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黯淡。而Beyond的音樂呈現恰恰是把人生而不是時代抓住了,任何人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最基本的人生問題,他們的歌曲蜻蜓點水般地觸及到了,Beyond帶給年輕人的共鳴比歌壇教父們的影響來得更直接。Beyond很自然成了市場經濟初期內地年輕人的心靈雞湯。一句“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就足以讓他們心潮澎湃了。內地歌迷是多好對付啊。
 
  殘存在“70後”身上最後的一點點理想主義情結就這樣被Beyond擊中了。在黃家駒去世後在大學中學念書的那撥年輕人,是推崇Beyond的骨幹。因為比他們再早的人已過了對流行文化敏感的年紀,比他們再晚一點的人先天對Beyond沒有記憶。這樣看來,Beyond的追隨者通過大眾文化尋求心理滿足的層面比較低,容易滿足,這和整個內地一直以來文化產業沒有正常的發展環境有關,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鑒賞水準變成了你稍微在雞湯里加一點人文作料就會立刻變得鮮美無比。

  也是在90年代,卡拉OK開始在中國盛行,Beyond當年的一些熱門歌曲成了很多人K歌的必選曲目,這對Beyond在“80後”、“90後”中間的傳承起到了很大作用。黃家駒的音域不寬,不分男女,什麼嗓子都能跟著唱,旋律又如此口水,可想而知Beyond的流行度。對任何一個時期的年輕人來說,接受Beyond比接受任何一個不屬於他這個時代的人都容易許多。換句話講,他們對Beyond的熱愛堪比街頭中老年人對“鳳凰傳奇”的喜愛。
 
  對比內地、台灣和香港流行音樂環境,不難看出,台灣流行音樂相對比較成熟,60年代翻唱英文歌,70年代民歌運動,80年代流行音樂達到巔峰期,流行音樂中包含的類型也比較豐富,人文色彩也相對較濃,有很主流的,也有很另類的。台灣流行音樂幾乎為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確立了行業標準。但是到了90年代末期,由於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加上數字化傳播,台灣本土流行音樂受到很大影響,而當時台灣流行音樂最大的銷售市場內地也由於數字傳播與盜版共同作用,讓市場迅速萎縮,台灣流行音樂從此衰落。在這之後,真正意義上的明星也就是周傑倫。
 
  相反,香港流行音樂的最大問題是它只能允許一種商業流行音樂存在,沒有給其他音樂的生存空間。最初香港人喜歡翻唱,後來買版權填詞,創作力量一直沒有正常生長,Beyond也成了這片流行音樂速生林中的一棵怪異樹種。尤其是,在90年代中期,香港流行音樂幾乎發展到變態的地步,歌手每年都要出三四張專輯,音樂質量日趨下降,市場過度飽和,在後四大天王時代,香港能說得上有特點的歌手只有陳奕迅一個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