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規模改革刺激的秋季暢想

http://www.CRNTT.com   2013-07-21 09:37:27  


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訊/日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說,今年不會出台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這樣的表態,再次穩定了市場的預期。

  財長在上述表述之後,還繼續說道,在對短期宏觀經濟政策不做大調整的情況下,將主要採取支持增長和就業的措施,把更多精力用於推動下一輪改革。

  北京商報發表評論員韓哲文章表示,大規模財政刺激不能有,但是大規模改革刺激,這個可以有。畢竟很早時候,李克強總理就已明確指出,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

  文章稱,自新一屆中央政府履新以來,可以有一些基本的判斷,這是一屆富有改革意識的政府。在上半年,剛剛履新的政府主要是在推動行政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在推動審批權的下放和減免。改革的總體思路、具體措施以及突破方向,並不是上半年的主要任務。儘管國家發改委在5月發布了《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但更多還是一份“原則性”的表述,並不是普遍期待的改革總綱領。大家都在等待金秋時節。熟悉中國政治經濟發展國情的人們都知道,即將在三季度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中國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的輪廓就應該會浮出水面,綜合各方面的報道,財稅、金融、能源等領域的改革很可能先亮劍。

  文章指出,真正支撐中國經濟在過去30多年高速發展的是人口、入世和改革這三大紅利,而不是財政和貨幣刺激紅利。大規模的凱恩斯式財政刺激,並沒有抹平經濟周期的差異,不過是將經濟周期延長了。經濟最牢靠的發展,還是依賴於內生增長。在中國,這個內生增長包括三個方面,擴大內需、創新驅動以及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三者最終又殊途同歸,歸結為一個供給:那就是制度供給。比如擴大內需,過去我們過多依賴內需中的投資,而不怎麼在消費上發力。投資是立竿見影的,而消費是需要過硬的軟件環境的,消費環境不好不踏實,老百姓的錢包掏得自然也不會那麼痛快。因此,擴大內需要進行制度創新,並成為新的制度供給。按照供給學派的觀點,供給創造需求。正如蘋果的iPhone和iPad,以及今年大熱的3D打印,在被供給之前,是根本談不上需求的。對它們而言,毫無疑問是供給創造了需求。經濟也是如此,我們消費和創新的提升,其實是在眼巴巴地望著制度供給,基本上到了“大旱之望雲霓”的程度。一旦制度供給打開閘門,消費和創新才會被鼓勵和激發出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