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賦權社會與中國的制度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3-09-19 09:29:58  


 
教育科研體制改革

  社會體制創新可以在經濟、教育、文化、宗教等各個方面進行。這裡可以特別強調一下教育科研體制的改革。教育科研體制可能是中國最後一個難以改革的堡壘。很多年裡,中央政府一直在大聲疾呼,要把國家轉型成為創新型國家。這裡主要指的是科學技術的創新。但為什麼和其他國家相比,國家的創新能力不僅沒有得到增加和強化,反而和其他國家的差異越來越大了呢?從前人們以為,主要是因為國家的財政和資源投入不夠,但現在國家這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但為什麼情況沒有得到改善呢?道理很簡單,科學技術缺乏創新的根源在於,現存教育科研體制缺失創新。在教育方面,早些年也開始容許民辦學校和外國學校在中國設立不同類型的教育機構。但無論是本土民辦和外國學校,都是以商業營利為目標。從科研教育體制角度來說,這些新產生的教育科研說不上有任何創新,不管形式有和原來的科研教育體制有何不同,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更說不讓要他們去做科學研究的創新了。

  現在國家對科研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例如,教育投入接近GDP(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百分之四。這是一筆巨額的投入。很可惜,人們所看到的是科研教育部門的腐敗每況愈下,投入越大,腐敗越甚。在很大程度上,大多科研教育機構已經演變成名副其實的財政尋租機構。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政府必須考量改革的方式了。如果對存量(現存的教育科研體制)進行有意義的改革沒有了可能性,就要做增量改革。如同對待企業和社會組織,中央政府可以通過財政和金融等制度上的支持,來扶植和培養兩種類型的新型教育科研體制的出現。

  第一類型是民間自下而上的教育科研機構,民辦大學、民辦研究機構等。現在中國一大批民間企業家已經產生,應當容許他們辦新型的教育和研究機構。這一代企業家和早期進行民辦大學的企業家已經不同,即他們已經不是以盈利為目標,而是為了為國家和社會做些事情,進行體制創新。中央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政策鼓勵和支持他們這樣做。美國優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就是這樣產生和成長起來的。

  第二是政府委托民間力量來創新教育科研。中國有很多專業人才,具有巨大的創新精神。在現存體制下,他們的才能被扼殺。不過,這些人才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制度創新。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應當出錢,讓這些專業人才組織新型的教育科研體制。這是政府出錢、社會辦事的模式。這件事情也不難。例如如果中國能夠吸引在世界上存放著的數萬個優秀人才回國,進行體制創新,就可以創建數百個新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當然,也可以組織國內的優秀人才進行體制創新。事實上,國家要對目前所推行的各種吸引人才計劃(包括針對海外留學人才的“千人計劃”和面向國內人才的“萬人計劃”)進行再創新,不是讓現行體制消化人才,而是鼓勵和支持他們的制度創新。現行體制不改革,最多的人才回國,也很容易輕而易舉地被現存體制所吸引。如果改革現行體制不可能,就應當讓引入的人才進行制度創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