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厲以寧:中國的城鎮化道路怎麼走?

http://www.CRNTT.com   2013-10-31 09:58:35  


 
  靠賣地維持地方財政的老路不能再走下去

  觀眾提問:現在地方政府負債非常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新型城鎮化的資金該怎麼解決?

  厲以寧:這是當年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因為從1994年實行分稅制以來,財權和事權是不對稱的。中央的財權多,而很多事情是地方做,地方又沒有錢。我們有一句流行話:中央請客、地方買單。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需要改。這里順便講一下,有一種說法,要實行小政府、大市場就行了,是不行的,小政府大市場這個提法就不準確,因為市場跟政府的關係不能用大跟小來分。在任何情況下,政府的工作人員人數在全國人口的比重都是小的。有人說,是強市場強政府,這個“強”也不行,所以我在我的文章里用的是“有效市場,有效政府”。

  有效政府,就是政府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有效市場,市場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這就行了。政府能夠做的,市場也能做,就要給市場;政府該做的就是市場做不了、做不好,比如剛講的收入再分配,這政府就應該幫助。這樣才能夠擺正市場跟政府的關係。

  這里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錢的問題。城鎮化的經費問題,就要加快財稅體制的改革,既然要讓地方做這件事,他就應該有相應的經費。現在的分稅制的比例是1994年有的,實際上就到省為止了。還有省跟下面的地級市的關係,地級市跟縣的關係,都不明確,依靠什麼?依靠討價還價來定,幾次談判才定的標準,都要改掉,不規範。另外,地方應該壓縮經費,中央也應該壓縮經費,把錢用在更有效的地方。

  我們要學習國外的經驗,我的文章中談的比較多的是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經驗。因為西歐國家的城市化在19世紀末基本定型,美國在20世紀初年也定型,而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城市化主要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發展起來的。它們是以城市為單位,建立城市公共建設基金。機構要怎麼建呢?地方財政出一部分錢,各大金融機構出一部分錢,把架子先搭起來。架子搭起來就發行公共投資基金券,利率比銀行存款高、比國庫券高,你來買。每個項目的錢怎麼花,全部公開化,市場運作。比如這筆錢這個基金券出來,是為了建自來水一廠,那個要建第二電廠,或者建公共服務設施,所有這些都是一筆項目,買後可以轉讓,也可以分紅,還有固定利息。而且,效果是好的,為什麼?因為它是市場化運作,除了非常必要的項目,大規模環境的治理,這些政府應該投資的就要投資,凡是屬於企事業單位性質的,如自來水廠、電廠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建,這樣就可以省掉一大筆錢。在中國,總有辦法能夠建,但是現在的路是不能走了。

  現在有兩個路走,第一個路子賣地。賣地以前採用過,的確幫地方政府解決了一些困難,但是現在怎麼樣?沒那麼多地,怎麼賣,賣完後又怎麼辦,所以要改掉。改掉以後政府仍要花這麼多錢,怎麼辦?向銀行借債。地方債務中6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到80%,都是銀行貸款。銀行貸款將來又不能還,變成壞賬怎麼辦?這是蘊藏著金融風險的。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想辦法,對於長期的債務,應該採取了斷的形式,把它折扣成由中央擔保的地方債債券,地方債券不是短期貸款,可以再試行。中央不要任意為地方債務兜底,因為這是不規範的。現在是跑項目,將來會是跑債務,這個應該規範化來運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