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探索方向預示城鎮化模式重大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13-11-19 08:48:58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訊/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將帶有全局性意義的改革在國人面前清晰地展開,財政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企改革、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等等,思想亮點頻頻。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處於周期回落和結構調整的壓力集聚期,這同時體現在經濟總量增長放慢和經濟結構出現調整兩個方面,這使得宏觀政策目標的平衡中,“調結構”與“控風險”的重要性增加。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的新階段,需要我們在“短期經濟增長與長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間找到“黃金平衡點”。因此,中國經濟仍有較大潛力可挖掘,尤其在城鎮化方面。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對“城鎮化”的表述並不算多,但字里行間已凸顯出發展思路的重大轉變。

  改革開放35年,隨著中國持續快速的經濟發展,城鎮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至2012年的52.57%,平均每年大約提高1個百分點。現在國內外各方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0%左右。然而,“高速度、低效益”、“重投資、輕服務”、“大政府、小市場”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必須改變以“政府主導、需求管理為導向”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將經濟轉型升級與提供制度創新結合起來,創新和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

  換言之,中國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不在於“快”,而在於“好”。從發展的總體思路上看,未來中國新型城鎮化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體系,“以市場化制度為本,創自由競爭之基”,激發和保障人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通過新制度供給盤活勞動、土地、資本、技術四大供給要素,強化體制機制保障,並推動整體要素升級和高質量的城鎮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