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4-01-17 09:34:14  


 利率市場化目的與當前特征 

  文章指出,利率市場化就是要消除對利率的行政管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形成統一市場和統一資金價格;消除市場壟斷和市場壁壘,有效地引導資金和資源合理配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證市場競爭的公平、正義、秩序和規範,促進經濟和金融穩定可持續發展。利率市場化不是為了市場化而市場化。

  當前機制下,利率市場化仍然是一個有限的市場化。

  中央銀行仍是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最後貸款人,商業銀行沒有破產倒閉機制,也沒有存款保險機制,市場流動性緊張,中央銀行即提供流動性,以致商業銀行期限錯配引起的流動性緊張,中央銀行也保障供給,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風險的擔心和救助,使得目前的利率市場化不是市場在起決定性作用。

  商業銀行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狀況沒有發生根本扭轉。這種國家信用表現為商業銀行董事長、行長是中央任命的,而副行長級是中組部同意的,地方商業銀行領導是地方黨委和政府任命的,黨委和政府辦銀行的機制沒有改變,不是完全的市場行為,因此,其信用也是國家和地方政府信用。不僅如此,主要商業銀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財政占有很大的股份比重或股權。

  商業銀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國有企業現在及今後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之內,難以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破產倒閉機制。以上特征決定了商業銀行的信用的政府化和國家化,也意味著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人員的使用和業績考核機制難以市場化決策、考核、獎懲和淘汰。

  因此,完全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更多體現在民間金融而不是正規金融體系。

  利率市場化的二元現象非常突出。銀行表內業務嚴格監管,表外業務相對寬鬆管理。表內資金需要交納存款準備金,存貸比率有控制,資本充足率、貸款撥備率有要求,貸款規模增加有增量控制,而表外業務沒有這些控制;兩種資金價格機制。

  存款利率有管制有浮動,而貸款利率已經市場化,存款管制利率與理財市場化利率並存。

  境外人民幣和境內人民幣的利率存在差價,本土人民幣離岸金融與在岸金融並行;體制內和體制外——正規金融和民間金融並行。前者利率水平相對合理,管理規範,風險可控,是國家信用,破產倒閉可能性小;後者利率完全市場化,存款和貸款利率水平相對較高,具有市場吸引力,管理成本低,但不規範,缺乏國家信用,一旦風險失控,企業信用不足以樹立民眾的信心,存在破產倒閉的可能。

  利率市場化的二元結構,對銀行來說,催生表外業務發展,催生理財產品膨脹,催生追逐表外業務的高利率,導致存款和貸款利率高企,利率沒有形成競爭;對國債和股市來說,高企的利率導致國債價格下跌,股市資金成本提高,對股市長期發展不利;對企業來說,資金成本提高,資金集中到利潤率高和回報高的企業,尤其是房地產等企業,抬高了社會成本和物價,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對國際收支來說,吸引外幣資金進入,資金套利增加,本外幣資金跨境套利合法化、制度化,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

  當前利率高企原因及影響

  文章分析,利率高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長期以來民間融資的利率高。雖然中國很長時期內實行利率管制,但民間借貸利率在貸款利率市場化之前就一直很高,年化利率至少在15%-30%之間,民間借貸往往將司法解釋的貸款利率4倍作為借貸的標準,甚至遠遠超過。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是貸款利率市場化之前高利率的典型縮影。

  中國民間融資利率高,不僅是歷史習慣,也是因為民間對資金需求大,農村土地、林地、蔬菜大棚等承包權、經營權不能抵押,宅基地等不能抵押,在《擔保法》規定的擔保物之外,應收占款、庫存、半成品、原材料等大量動產和不動產不能抵押,使得民間借貸資金成本高昂,企業利潤相對微薄。

  這種長期以來的習慣,形成了中國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特殊生態,尤其是農村經濟和金融的特殊生態。受高利率和資金需求的驅動,正規金融也將相當一些資金投入到民間借貸。

  民間融資高利率也在於高風險,利率要覆蓋成本,但根本問題在於食利者過於貪婪,高利率成為習慣、社會風氣之後,高利率提高了勞工成本、社會生活成本,所有金融機構的資金也都參與其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