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馮氏春晚為何只創新20%

http://www.CRNTT.com   2014-02-02 09:58:32  


演著演著又回到了那個熟悉的春晚
 
  另一大創新是準確詮釋了這個時代春節的意義

  一位博主寫道:春節原本是開春前的休息與慶祝,後來在家人四分五裂的現代,成了親人團圓的象徵。

  如果說這位博主寫出了春節的時代意義的話,那麼今年春晚開篇就緊抓這一意義,在一個外出游子跋山涉水、歷經辛苦回到家的短片後,接著一曲《想你的365天》,讓人動容。其後小品《擾民了你》、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等節目,繼續烘托出了“在外打拼,家是港灣”的主題,抓人心緒。

  可以說,馮氏春晚在詮釋春節時代意義這一點上是動了腦子用了心的。

不過創新也的確就止於20%

  春晚走完前段後,感覺馮導迅速將指揮權還給了央視導演

  如果把春晚的前10個節目(約占總節目量20%多一點)當做春晚的第一階段的話,那麼這一階段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過再往後似乎就看不到馮導的影子了,而“央視”在全面接管。各種我們熟悉的套路在一套一套按部就班的出來,當然這些套路在前10個節目中也有體現。

80%無創新可能是因為太多東西動不得

  小品依舊沒有脫離“小人物的精神勝利或自我矮化”

  有人曾總結說,春晚中的群眾、小人物不管以什麼形式出現,終歸只有兩種面貌——精神勝利或者自我矮化。

  今年春晚的四個小品,正好前兩個是精神勝利、後兩個是自我矮化。在精神勝利模式中,小人物的問題最後都是靠“世上還是好人多”解決的。小品《擾民了你》,打工者面對房租高漲的問題,是由遇上一位好大媽解決的;而小品《扶不扶》中老人跌到不敢扶的問題,是由遇上一位好小夥解決的。

  在自我矮化模式中,小人物總是精於算計、形象猥瑣,等著最後被高風亮節的領導點化。小品《我就這麼個人》,馮鞏飾演的下屬套用本屆春晚中的一句台詞,就是“畢——福——劍”(必浮賤),而主任的各種高風亮節教育感化了他。小品《人到禮到》,牛莉飾演的群眾精於算計,代表了飽受人們詬病的“隨份子”文化,最後卻也是被科長點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