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蘇東坡《功甫帖》漩渦

http://www.CRNTT.com   2014-02-20 13:54:09  


  ​
時光走馬千年,荒誕穿越古今。​
 ​
  2013年中秋月圓之夜,有“中國第一買家”之稱的上海收藏家劉益謙以822.9萬美元(約合5037萬元人民幣)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競得《功甫帖》,在收藏界以及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並且驚動了政府。2013年12月,該帖抵達上海,通過浦東自貿區保稅倉庫入境,避開將近1200萬元的應納增值稅額與進口關稅,並計劃於2014年3月在劉益謙創辦的龍美術館(西岸館)開館時展出。​
 ​
  平地起驚雷。12月21日,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鐘銀蘭、單國霖、凌利中3位研究員通過《新民晚報》突然發難,公開質疑此件《功甫帖》是偽作,且還是非原作鈎摹、從石刻拓本中鈎摹的贋品,以“雙鈎廓填”手法鈎摹自晚清鮑漱芳(約1763-1807)輯刻的《安素軒石刻》,製作時間可定於道光四年(1820)至同治十年(1871)之間,連帖上清初翁方綱的題跋也斷定為假。​
 ​
  鐘銀蘭,年逾八十,上海博物館領軍的專家;單國霖,20年前就是上博書畫研究部主任,現已年過七十;凌利中,鐘銀蘭的學生,現任上博書畫研究部副主任。​
 ​
  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在疑點頻出、難以解釋、眾人錯愕、眾說紛紜、人身攻擊中發酵和推移,逐漸從意氣之爭、個人恩怨導致的“真假之爭”演變為對上博文物流失的質問。在千呼萬喚中上博拋出兩份報告,力證此物乃偽作;但面對文物流失的質疑,上博迄今保持沉默。此次爭論可以說是恢復文物藝術品拍賣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真假之爭。​
 ​
劉益謙困境​
 ​
  上海博物館此次主動向《新民晚報》和《東方早報》曝料,大違“學術不干擾市場”這一準則,平時研究員們雖然個人私下裡會幫人“掌眼”,但是絕無以上海博物館官方名義公開對市場拍品品頭論足之行為。​
 ​
  對此,上博3位研究員解釋說:“中國收藏家耗費財力和精力,力促海外文物回流的決心值得嘉許,但有一個前提要成立,文物必須是貨真價實的真品。如若偽品能披著真品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入境並享受到相關政策,將為日後的文物回流工作埋下無窮後患。”​
 ​
  3位研究員進而辯解:“私人收藏品鑒,以藏家滿足為上;但進入公共視野,在美術館裡起到美術教育普及的功能,作品是真是偽,關乎大事:欺世之作若登堂,惑人耳目,貽笑後人。”​
 ​
  但業內普遍認為,上博研究員的突然發難,起因是由於祝君波的一篇文章以及上海收藏家顔明與蘇富比新任書畫部主管張榮德之間的個人恩怨。​
 ​
  朵雲軒創始人、現任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祝君波10月19日在《新民晚報》上發表文章說:“於博物館而論,如今隨著這些一言九鼎的宗師先後謝世,許多博物館面對征集書畫的挑戰,已無權威敢拍板。為什麼出現這些斷層?究其原因,是我們建立的博物館制度,鑒定人才由院校畢業,入館培養,但很少放飛野外,往往紙上談兵,研究來研究去,就是遠離真偽二字,也難得做真刀真槍的決定。又逢1949年以後形勢大好,一有老先生扛著,二有藏家捐獻,三是‘文革’送貨來。所以藏品不愁。”​
 ​
  “反觀民間,或在行裡做,或單打獨鬥,用自己的‘肉裡分’(錢)買東西,弄不好就傷筋動骨,故學習愈加刻苦,專研愈加深入,倒也出了不少人才。馬成名、張榮德就是我們知道的代表人物。他們天天要看圖錄,要查資料,好像天天要上戰場打仗,自然武功高強,與日俱進。”此篇文章惹惱了上海博物館。

  在蘇富比拍賣的預展上,上海收藏家顔明委托在紐約的朋友對《功甫帖》拍照,但蘇富比公司規定禁止,被張榮德阻攔。此後顔明發短信對張榮德破口大罵,業內人盡皆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