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為何不願讓美元繼續做老大

http://www.CRNTT.com   2014-05-09 09:29:15  


 
  弱勢美元周期已長達12年。市場預期的強勢美元周期遲遲未現。儘管經濟基本面與所有的理論分析都指向美元應該走強,至少會隨著美聯儲退出QE乃至加息後會強勁升值。但這或許是學者型研究者的一廂情願。

  曾經的貨幣數量、購買力平價、利率平價等理論,均未能很好解釋國際匯率波動與博弈狀況。筆者認為前述三個理論都是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匯率問題。因此也曾從金融學邏輯分析,也即把一國貨幣看成一種金融商品來分析:匯率是其所代表國家的資產潛在回報與風險;或匯率是對該國投資的收益與風險的一種預期。但這依然不能解釋現實國際匯率水平“均衡”狀態。

  現實的困局是,強歐元、高日元與弱美元的匯率格局,與各自經濟基本面、GDP增速很不吻合。而這顯然對歐元區、日本經濟不利。日本“安倍經濟學”的核心就是通過QE壓低匯率並推升通脹。而目前歐央行也準備推出歐元版QE,目的依然直指歐元高匯率。

  困惑的問題是,市場為何會形成如此匯率水平的“均衡”狀態?幾乎所有的經濟學理論都不能很好解釋這種“均衡”狀態。筆者認為市場接受弱美元的另一層含義是,美國經濟雙赤字導致美元完全成為債務貨幣。僅從美國國債餘額看,就已超過其GDP。而在另一面,美國貿易逆差持續幾十年,這就是所謂“特裡芬悖論”。很顯然“特裡芬悖論”應該有個限度,儘管不知道限度到底在哪。

  筆者同樣認為,市場認可強歐元的另一個市場潛意識是,歐盟央行濫發貨幣的可能性遠低於主權國家央行。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出一些基本結論:第一,多邊國際貨幣體系已經形成;第二,美國不願也不能再讓美元繼續做老大了;第三,競爭性貨幣貶值已成常態,且只有變壞的可能,除非美元單邊走強。第四,市場選擇會參考貨幣本位的內涵性質。

  對中國而言,筆者認為有幾點啟示: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不冒進、不停步、堅持市場化取向;未來國際貨幣體系形成美元、歐元、人民幣三元貨幣主導已成共識;高額外匯儲備有利有弊,但現已是弊大於利;追求人民幣均衡匯率水平或許是誤區:市場化匯率水平高與低對國內資源配置、通脹、利率水平各有其經濟意義;雙順差與債權貨幣恐怕是人民幣匯率市場定價的重要參考因素。 

  作者:曲子 2014年05月09日01:0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