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看歷史:新媒體改變大清

http://www.CRNTT.com   2014-07-13 11:03:15  


 
  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央的各種動態。正如《申報》在啟用電訊稿的告示中所說:“諭旨為國家最大最要之件”。外交的風吹草動、內政的趨勢走向、官場的冷暖炎涼,在大清特色的慣於暗箱操作的體制下,絕對不只是紅牆內的八卦,而是與億萬讀者息息相關的大事。當政治、經濟運作高度缺乏透明度時,當權力當仁不讓地成為第一生產力和第一生產要素時,無論經商還是做官,能早一刻看到諭旨,就等於是早一刻得到天氣預報,能早一刻趨利避害。

  《申報》的“電傳上諭”,令其競爭對手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鑒於當時的電報經常出現譯碼錯誤,對手甚至攻擊它對中央“不恭”。但各家報社很快醒悟過來,紛紛跟進。《字林滬報》的主筆蔡爾康,甚至賄賂《申報》排字房工人和電報局電報生,盜取《申報》電訊稿,以此與《申報》競爭,雖是醜聞,卻也反映了電訊稿在報業競爭中的巨大作用。

  為了時效性,《申報》不僅大規模使用電報傳遞新聞,也成為最早出版“號外”的中文報紙。中法戰爭開始時,法軍於1884年8月5日進攻台灣的基隆炮台,同時,法國艦隊也在福州外港與南洋水師對峙。次日下午6時半,《申報》特派記者從福州發回急電,內容是“駐榕法艦尚無動靜”。為趕時效,報社在當晚7點,將這條電文專門印成傳單,未列入報紙的正常編號,成為中文報紙最早的“號外”。此外,《申報》對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連續3年進行的跟蹤報道,成為中國近代輿論監督的典範之作,也為《申報》贏得了極為廣泛的民望。

  在《申報》觸“電”之前,與別的報紙一樣,其版面上充斥了大量光怪陸離的“社會新聞”,如《殺生孽報》、《雷擊不孝》之類。這些“報道”缺乏基本新聞要素,有的甚至幹脆就是虛構杜撰。觸“電”之後,《申報》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一方面新聞迅速成為報紙版面的主導,所謂的“社會新聞”和文學作品日漸稀少,另一方面,新聞的基本要素日漸齊全,新聞的準確性得到了提高。在昂貴的電報費用面前,《申報》的記者們學會了用更為精練的語言撰寫新聞,擠去了原先新聞中的“水分”,大大提高了新聞的“含金量”。

  “朝夕可達”的電報,令大清國的報紙真正獲得了“新聞”,而獨立於權力機構的定位,也令報紙基本能暢所欲言。這當然是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

  題:新媒體改變大清

  來源:人民網-國家人文歷史 2014年06月23日09:04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