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婚姻有病,忍還是離?

http://www.CRNTT.com   2014-08-19 11:34:57  


 
  如果大家的回答都沒說假話,調查結果可說很令人放心——超過八成的人都同意,當對方出現精神疾病或身體殘疾時,“另一方應該不離不棄”,儘管疾病可能會構成家庭的重大負擔。

  與之相比,人們似乎更在意:對方是不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為家庭盡了最大的努力。個人惡習,已經取代身體變故,成為殺死婚姻最大的毒素。

  調查顯示,高居離婚原因榜首的四大因素分別是:家庭暴力、賭博、吸毒、犯罪服刑,無一例外,都已從道德過渡到法律的准繩內。

  除此之外,一些慢性毒藥的殺傷力,也不可小覷。在慢性毒藥類別中,最常見的是——物質條件匱乏、家庭整合失敗、丈夫或妻子不盡家庭義務、過於繁忙或分居兩地導致感情疏遠。尤其最後一項,在一二線大城市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雙方在維護感情和執行義務中的長期缺位,使婚姻名存實亡。

  什麼是家庭整合失敗?原本的意思包括婆媳關係差、女方不生育、假離婚等,最近幾年,形式婚姻和性生活不和諧的情況占比亦顯著上升。將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性生活不和諧會是離婚的重要因素,《報告》還特別指出:“鑒於中國老百姓在性生活話題上的保守性,我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將此視為離婚因素者要遠高於此。”

  耐人尋味的是,女方不生育導致的離婚,遠多於男方不能生育——後者往往會通過人工受精、領養的方式解決。追根究底,婚姻的存續與否仍然與男權社會的屬性密切相關。

婚姻滿意度,從擇偶開始

  最初,婚姻與家庭的意義,很少在於它的質量,更多是一種“撫育—贍養”的代際關係,追求後代子孫的繁衍不息。1929年,漢密爾頓(Hamilton·G)最早提出了“婚姻滿意度”這一概念,並將它定義為“已婚夫婦對其所處婚姻關係的主觀評價,其高低對於婚姻的穩定性與婚姻質量有重要影響”。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之視為婚姻的必要元素。而調查發現,婚後的滿意度,其實早在擇偶階段已經開始初露端倪。

  在相親節目火爆熒屏的今天,現實生活中人們真正期待、最為認可的擇偶途徑,卻絕非此道。在南大調查的616名未婚者中,最期待的擇偶途徑,是“偶遇邂逅”,其次是同學關係或熟人介紹。選擇靠“學緣”來擇偶的人數,遠超選擇在“業緣”關係中擇偶。而婚戀網站由於從業門檻低、欠缺監管,僅成為1.9%的未婚者選項——前一陣,某公安部通緝人員出現在相親綜藝節目上風度翩翩俘獲女嘉賓愛慕的新聞,更凸顯出相親節目類似於“盲婚啞嫁”的危機。

  不管最終因為什麼契機走到一起,調查研究發現,受訪者對於“同質婚姻”最為認同——將近一半的人認為志趣相投的婚姻最幸福,三成受訪者認為性格愛好不同,但互相欣賞的夫妻最幸福。

  南大社會科學院列舉了十多項對婚姻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包括情投意合、家庭背景、外貌、身高、個人能力、物質基礎、生活習慣、性生活……結果發現,在公眾意見中位居榜首的三項,分別是:情投意合、生活習慣和個人能力。最終,在綜合考慮各個調查樣本的實際情況後,《報告》給出了“幸福婚姻的30字密碼”——同類聯姻,情投意合;異質互補,相互欣賞;習慣契合,實力築底。

  正因為擇偶對婚後滿意度的影響如此之大,才會有那麼多好男好女“剩下”。調查發現,學歷越高、年收入越高,人們的結婚年齡也越大。“個人文化水平與經濟地位的提升,都會使得個體對婚姻的要求提高,從而寧缺毋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