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如何繼承鄧小平的改革大業

http://www.CRNTT.com   2014-08-27 09:44:26  


 
  從目前現實看,正如中共所宣稱的,中國不實行西方式的三權分立,可這並不等於說,中國不需要分權和制衡。所以,中國特色的政改,關鍵就是要形成適應中國國情,但卻也能起到西方多黨競爭和三權分立之效果的分權和制衡機制。這個分權和制衡機制,就是在完善黨內民主的基礎上,將黨委變成決策機構、政府變成執行機構、人大變成監督機構、政協變成建言機構的分權和制衡模式。

  黨處於決策地位,通過人大讓黨的意志變成法律,政府則執行黨的決策和人大法律,並對人大負責,人大除制定法律,進行重大人事的選舉和任免外,日常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監督黨和政府的決策和執行是否有違法之處,而政協集中社會各方面精英,為國家的發展建言獻策,提供資政參考,確保國家政策能夠反映多數民意。這其實也是從另一個側面對權力進行制約。此種國家治理結構,是建立在中國歷史和現實基礎上,目前可以推進的政治改革。

  今天的改革也離不開社會變革。社會改革在中國的改革中具有基礎性作用。社會改革的重點是建立社會自治,推進社會民主。與黨內民主著眼於黨的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不同,社會改革主要解決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問題,因此,如果說黨內民主屬於自上而下的民主,社會民主就是自下而上的民主。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的結合,也就是高層民主和基層民主的結合,這種上下結合,能夠形成一種廣泛的對公共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要推進社會民主,前提是培育人們的自治意識,建立和發展各類自治組織,學會自我組織,自我管理。沒有自治,何來民主?如果人們能夠管理一個社區,就能管理一個街道,能夠管理一個街道,就能管理一個城市,能夠管理一個城市,就能管理一個國家,因此,自治意識和自我管理的培養,對形成民主意識和建立民主機制,非常重要。自治意味著必須尊重他人權利,遵守規則,並在規則之下相互妥協和欣賞。所以,自治本身包含著民主的因素在內,它實際上是一種對民眾的民主訓練。

  需要強調的是,選舉固然是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但在選舉後,公民也不是無所作為,也有一個如何監督政府公正行使權力以及提高效率的問題。這就需要公民對社會事務積極參與,在這裡,協商民主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所以,在非選舉時刻,尤其在當下的中國,需要大力強調發展協商民主,它也是為將來建立選舉民主做準備。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化和發展。它用更明確的語言宣示和表明鄧小平道路的現代化性質。而上述以法治權、黨內民主與社會民主的結合,中國式的分權和制衡體制,都是中國目前到未來相當長時期改革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也是鄧小平想解決但未能來得及解決的重大問題,是鄧小平留給中國的未竟的改革大業。所以,要高舉鄧小平的改革旗幟,就必須在這些改革上有所突破。

  來源:聯合早報2014年08月27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