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美日外交中的“超級第三者”

http://www.CRNTT.com   2014-12-03 10:56:54  


 
  突破思維定式

  從經濟實力上看,美中日三國都位居世界前三甲。從GDP總量差距來看,在短期內不會有哪個國家能取代日本進入世界前三。這對於同處亞太地區的中美日來說也是一個機會,給三國留出了足夠的時間思考如何處理雙邊和三角關係。雖然目前中美日沒有事實上的三邊關係,但三邊互動的重要性已日趨明顯。

  柯蒂斯認為,中美日三角中的雙邊關係,以及三角關係本身目前沒有出現嚴重衝突,但並不能輕易下結論未來還會如此。“管理亞太這3個大國之間的關係,以推動和深化合作並減少衝突的危險,將是對這3個國家尤其是美國領導人的考驗。”

  歷史上美國確有成功管理中美日三角關係的先例。1997年克林頓政府升級美日同盟的同時,與中國建立了“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奠定了冷戰後中美關係發展的基礎。布什政府與小泉純一郎政府處於“蜜月期”的2005年,美國針對中國提出“利益攸關方”的角色定位。歷史地看,這些都是美國對中國戰略定位的提升,也促進了中美關係的發展。如果把11月中美首腦會晤期間就氣候問題、軍事互信等達成的一系列協議,與12月即將推出的新《美日防衛合作指針》聯繫起來看,奧巴馬似乎也在重複其前任的戰略手法。但2014年的亞太格局與1997年已大不一樣,同樣的手法未必會有同樣的效果。

  中美日三國都需要突破思維定式,解構外交論述與政治現實之間的關係。冷戰後美國一直被視為亞太地區安全穩定者角色,近年來還有學者賦予美國“管理中國崛起”和“矯正日本正常化”的雙重角色。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對美國的角色定位,已成為分析亞太地區問題理所當然的邏輯前提。依此來看,美國對中國和日本“雙重管制”觀點成立的前提應該是:中日都無法實現“自我管制”,也不能處理雙邊分歧。美國“雙重管制”的論述是否與中日政治現實相符?是前者影響後者還是後者決定前者?同樣,華盛頓和東京把美日同盟定位為亞太安全的基石。暫且不說美日兩國能否撐起亞太安全秩序,長期以來的同盟論述無形中將同盟“神聖化”,一定程度上固化了戰略決策者的思維,使其缺乏做出適應局勢變化的改革動機。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吉爾伯特·羅茲曼認為,那些覺得日本對中國的擔憂越大,美國就越能塑造中國發展進程的人,從根本上誤讀了日本民族主義復興的本質,也誤讀了東亞區域融合的複雜性。同樣的道理,如果中國把“管理日本”的任務“外包”給美國,在中日雙邊問題上一味繞開東京緊盯華盛頓,顯然也是對美日同盟關係的誤讀。近年來的情況表明,無論是執政的自民黨還是民主黨等在野黨,日本政治整體上正在經歷“代際變化”,這種變化不可能不對日美同盟走向產生影響。中國如何看待日美同盟體系中的日本,或許也需要思維上的突破。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14-12-03 作者:南風窗記者 雷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