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俄關係下“一路一帶”有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10:05:31  


 
  但新領導人上台後,尤其是今年以來,這種微妙平衡被打破。從北京的角度看來,中俄關係的重要性要超過中美關係,外交呈現出一種親俄疏美態勢。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的第一站就選擇莫斯科,今年的首次出訪也是去俄羅斯出席索契冬奧會,而彼時西方領導人因烏克蘭問題紛紛抵制。今年以來,習近平在國際場合已六次會見普京,總理李克強等其他中國領導人也多次同俄羅斯領導人見面。相反,對美關係則出現降溫跡象,包括習李在內,中國領導人自去年以來尚未對美進行正式訪問(習近平去年的訪美屬於非正式訪問),在國際場合會見奧巴馬的頻率也不多。儘管在APEC會議上及隨後奧巴馬對中國的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在中南海瀛台夜話,雙方還達成了氣候、軍事、貿易和簽證協議,改善了曾一度緊張的雙邊關係,但從中美兩國領導人的互動來看,兩國的戰略互信還顯得非常脆弱。

  出現這種親俄疏美現象,與地緣政治的變化和美國對華政策有關。中美關係對雙方而言都是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為此,習近平去年在和奧巴馬的莊園會見中提出了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建議,但一年多來的表現說明,美國並不真正重視該建議,因為新型大國的真正含義是取得和美國的平等地位,要美國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這自然和美國的期待相反,華盛頓即使不把北京看作敵人,也尚未準備好將北京作為平等夥伴,因此,其重返亞洲的戰略被北京認作主要針對自己。此種情況在奧巴馬最近對中國的訪問中雖然有所改進,表示要同中國發展新型大國關係,但美國能否視中國為真正平等夥伴,而不只是外交語言,看來很難。

  然而,中俄關係的發展要順利得多,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兩國就達成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簽訂了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如今,在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與西方鬧翻後,更有同中國發展更緊密的全方位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願望與動力。所以,中俄關係在這樣一個大的戰略背景下升溫,也就很自然。

  北京提升中俄關係,除了因為兩國共同面臨著來自美國的戰略壓力外,也有出於“一路一帶”的考慮。“一路一帶”戰略是北京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工具,同時也是輸出中國過剩產能和資本的途徑,所以,它又被稱作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一些中國學者辯解,“一路一帶”戰略是一個商業規劃,沒有政治意圖,這實有點“掩耳盜鈴”味道。任何一項經濟計劃作為外交戰略推出,都帶有某種政治使命在內。北京的“一路一帶”戰略使命,就是要用它構築“亞洲命運共同體”。

  “一路一帶”分別指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用中國外長王毅的話說,兩大倡議是要以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快向西開放為契機,為自古以來的絲綢之路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與各國一道,為亞洲的整體振興插上兩支強勁的翅膀。這就涉及到與俄羅斯的關係問題。因為“一帶”所涵蓋的中亞國家,多數過去隸屬於前蘇聯,蘇聯解體後,它們與俄羅斯有著特殊地緣關係,多半被後者視為自己的保護國。

  北京要與它們發展更緊密的經貿聯繫,無疑會引起俄羅斯對北京意圖的懷疑和警覺,所以北京如何說服俄羅斯就顯得很重要。這也是北京把俄納入“一帶”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