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郭沫若的“後悔”

http://www.CRNTT.com   2014-12-17 12:15:34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如果從更深的層面來看待郭沫若的“後悔”,那麼作為一個文學藝術家,當他奉政治功利至上主義為圭臬的時候,是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創作自由的。“馮錫剛文章”郭沫若的‘後悔’“如是說。

  今年是農歷甲申年。60年前的3月19日,重慶《新華日報》在明朝滅亡三百周年紀念日,發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這篇二萬字左右的史論連載四天之後,僅相隔一天,3月24日的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即發表題為《糾正一種思想》的社論,指責郭文散播亡國主義,強調“不能姑息和放縱這種反常思想,聽其謊論流傳”。延安方面則作出截然不同的反應。4月12日,毛澤東在對高級幹部的題為《學習與時局》的講演中,對郭文給予高度評價:“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同年11月,毛澤東在致郭沫若的親筆信中更是慰勉有加:“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你的史論、史劇有大益於中國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決不會白費的,希望繼續努力。”

  一篇史論,引發出思想文化戰線上的一場軒然大波。這正應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名言。

一部欲與《甲申三百年祭》異曲同工的史劇遲遲未能開筆

  1944年仲春,正值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後期,解放區的生氣蓬勃與國統區的凋敝黯淡形成鮮明的對照。郭沫若在這篇史論中刺責崇禎的“汲汲要譽”,褒揚李自成較之劉邦、朱元璋“很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氣概”,更為投身農民起義的革命知識分子李岩的悲劇結局扼腕嘆息。在勉力寫出這篇史論的同時,郭沫若頗欲挾連續創作《屈原》、《虎符》等六部歷史劇的餘勇,寫一部關於“李岩和紅娘子”的歷史劇。

  還在史論剛發表一個月的時候,郭沫若在致美國學者費正清的書信中公開了這個創作計劃:“近幾個月,我在研究明朝末年的歷史,讀了一些古書,打算把李自成所代表的農民運動寫成劇本”。接著,他解釋“我的劇本計劃遭到了打擊”的原因,是國民黨“用社論來作無理取鬧的攻擊”。儘管如此,郭沫若堅定地表示:“我的計劃,停一下還是要用全力來實現它的”。

  郭沫若是一位捷才,一旦醞釀成熟,一部多幕歷史劇往往一周之內即可完成。但是,這部欲與《甲申三百年祭》異曲同工的史劇卻遲遲未能開筆。個中原委,郭沫若在兩年後發表的《抗戰八年的歷史劇》一文中,依然以國民黨的“無理取鬧的攻擊”為由:“我寫了《甲申三百年祭》這篇文章以後,引起了很使人不愉快的糾紛,這對我寫作的興趣,也是一個打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