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並非壞事

http://www.CRNTT.com   2015-01-22 09:21:41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訊/據報道,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2014年中國財政收入預計同比增長約8.6%,意味著自1991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增速重回個位數時代,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增長停滯,至少有五個省份財政收入未完成年初預算。

  上海金融報發表財經評論人莫開偉文章表示,財政收入是國家的“錢袋子”,體現政府擁有的可供支配的資金能力,財政收入減少意味著政府資金支配能力下降。從現實看,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低迷和世界經濟疲軟,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已是必然趨勢。儘管如此,這一數字也引發各界擔憂,這是因為中國正在推進養老並軌改革,須充分發揮財政逆周期功能,需要大量財政資金支持。同時,醫療保障、公共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的投入,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加快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國防建設等的投入也必不可少。此外,還有巨額的地方政府債務償還,這一切都將進一步加大財政支出的困難和壓力。因而,社會的擔憂可以理解。

  然而,反過來看,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不見得就是壞事。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可倒逼各級政府對財政體制、經濟狀況、財政資金使用等方面進行更理性、更深刻的反思,促使中國財政收入管理體制更完善、財政資金管理手段更先進、財政資金使用發揮更大效益。

  文章分析,從當前看,一是可倒逼政府加大減稅讓利力度,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從而培植更加穩定的稅源,為財政收入再次大幅增長奠定基礎。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過去的財政高速增長不少是建立在“殺雞取卵”、加大企業稅賦甚至是收勸過頭稅”基礎上實現的,這種竭澤而漁的短期行為只能使財政收入變得更糟糕。唯有政府做出暫時利益犧牲,進一步為企業減稅,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實力,才能為稅收再次增長提供不竭動力。

  二是可倒逼各級政府加大經濟發展力度,消除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進一步採取措施引導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並切實下放行政審批權力,消除行政、體制性障礙,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寬鬆環境。同時,督促政府“借力”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改變過去對社會公共事務投入的大包大攬格局,不斷創新投入方式,通過PPP、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 第1頁 第2頁 】